第七卷 迷途 第二百四十章(2 / 3)

加入书签

“可难道就这么见曹公误入歧途?”荀彧拔高了声音,“大汉四海未靖,反臣贼子犹在尸位素餐,今日曹公就封了公,他日再立大功则叫皇上如何赏赐?这分明就是小人作祟,在为曹公的身后做打算”

“行了,我不与你争”荀攸神色疲惫的摆了摆手,“曹公如不愿意,自然会上表推了陛下地赏赐,但倘若这是曹公的意思,你劝也没用,反遭曹公之忌,你明不明白我的意思?”

“不行,不管是做为朋友,还是做为部下,见危而不言,岂是君子所为?”

二人正争辩着,门外的家仆大声禀道荀谌到了话音刚落,荀谌就推门大步走了进来,见到屋内的异状,随手把门关上,笑道:“听说今日出了件大事,也不知是真是假,特来向二位打听真相,没有打搅二位论道的雅兴?”

世族虽然有政治投机的传统,但荀彧、荀攸都是在大汉旗帜下长大的一代人,对大汉朝有不可替代的认同度,同样,荀家世代沐浴皇恩,是汉朝统治阶级地既得利益者,从这一点来看,改朝换代并不是荀家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二人虽也是曹操的坚定支持者,但有个前提,以曹操为首的政治派系仍旧是大汉朝的一份子,如果曹氏政权有越出这雷池一步的打算,则就不能为荀彧、荀攸所接受

分析三国历史,不管曹操怎么跋扈,至少曹操本人生前并没有攥位,但部下反叛者不断,究其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和兴权贵的斗争,凡是反对曹操的,大多都是昔日汉朝的权贵,他们不能容忍以曹操为首的政治势力取代他们地地位而荀彧、荀攸这样地既得利益阶级份子之所以始终站在曹操这一边,是因为他们比大多数人目光长远,悲天悯人,他们想先借曹操的手安定天下,然后再来谈政权归属地问题,在这一点上,荀彧、荀攸的品德无疑要比某些不顾当时的大汉危急形势只顾自己手中权力的人要高尚的多只是曹操也很了解荀氏叔侄的想法,所以在自觉得大势已定后,先后逼死了在曹氏政权中影响力很大的荀彧、荀攸,为曹氏政权取代刘氏政权扫平了道路

荀彧的指甲掐入了掌心,渗出了鲜血犹不自知他在拼命的遏制着自己的情绪,这不是士子直舒胸臆的朝堂,而是曹操的寿筵,就算有不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也不能发泄出来

在这个诸侯并立的汉末大时代,汉朝的影响力还是无以伦比的,袁术、袁绍政权之所以先后垮台,荆、蜀、江东之所以能对抗强大的兖州政权,就是因为人心向背袁氏家族代汉自立的野心表露无疑所以被部下抛弃,袁术被四面群殴,袁绍一战败北,连翻身地机会都没有,以袁家在河北多年的经营,连一年时间都没撑过去,到后来是随着田丰、沮授等人的一纸书信而大批倒戈何以如此?军事上的失利倒在其次,政治上早在袁绍自称赵王时就埋下的失败的种子河北的既得利益者们宁愿认同黄巾军,也不愿支持袁氏家族黄巾军缺少士子,支持黄巾军这些世族虽然在经济利益上遭到损失,但是在政治上非但没有受损,反而趁虚而入,取代了原来地旧统治者,成为了的权贵这是河北在大战后没有经过大地动荡就迅安定下来的原因所在,黄巾军和河北世族各取所需,在政治上达成了妥协

而荆、蜀、江东等地之所以屹立不倒,同样也是因为这几家诸侯都高举着大汉的旗号,打这样的旗号就能收拢人心,就能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

道理就是这么明白,相信曹操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为什么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么做呢?难道他确有代汉自立的心思?荀彧心里忽而愁闷忽而愤怒,一片茫然

这一天荀彧就是在恍惚中度过,连怎么告辞的、怎么回到的家里都没有半点印象到了府中,不需要再克制自己地荀彧当即就愤怒的连摔了几件花瓶荀攸挥手把闻声冲进来的家仆赶了出去,命令他们不得召唤不得进来

“半生心血,却是成就了他人的野心曹孟德安能如此”发泄完了,荀彧颓然的坐下,眼里泪光盈然荀彧与曹操私交很深,不仅仅只是上下属的关系,然越是如此,越是品尝到背叛的痛苦

“定是奸佞之徒媚上邀功,背着曹公这么做的,明日我去见曹公,定要他推了陛下地赏赐”伤心之余,荀彧忍不住开始为曹操找开脱理由也给自己一个宽心的理由

“算了文若”荀攸连连摇头,道:“接旨的时候曹公连半分诧异的神色也没有若说事先不知情,鬼才相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