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迷途 第一百六十九章(3 / 3)

加入书签

荀彧又道:“正面为敌不可取,曹公何不先以重利交好与西凉的马腾、韩遂,汉中的张鲁,等冀州胜负一分,我不可动,西凉、汉中却可动上一动”

曹操大喜,道:“运筹帷幕,决胜千里,文若真乃孤之子房,就是这么办”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更多全本TXT小说请到下载

古时取字一般都很慎重,都是到了加冠之年,或请长辈,或请师长,反正是德高望众之辈来给自己取一个合适的字,这就是说不是每一个人除了名之外都有字,至少也是能读书识字有点交际的人,不说穷苦百姓,就是很多有点地位的武将都没有字,或是干脆自己取字,比如高顺就无字,他周围认识的也都是武将,没人帮他取字戏志才的情况不同,志才二字就是字,而名反而无人知晓,至于戏志才为什么不肯说,各人有各人的**,其中原因连曹操都没有多问,大概也与戏志才地贫寒出身一生波折有关

戏志才道:“不敢说必胜,但董大人说袁绍有七成胜算,我却不敢苟同,反过来说还差不多原因正如主公所言,晋王实在是本人生平仅见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两下相持固然袁本初可以仗着本钱雄厚以强胜弱,怕只怕晋王不会给袁本初相持的机会,晋王用兵,神鬼莫测,袁本初远不是对手啊,邺城之战就是前车之鉴”

对于张燕、余毒等人,曹操手下一般内部都直呼名字,或干脆称贼,以示蔑视,但李晓一来是曹操的女婿,二来又文武双全,战功学术那是摆在那的,虽是敌人,却也令人不得不佩服,所以众人就称晋王而不名

一个头号政务大臣,一个头号军务大臣,手下最重要的两个人居然都认为黄巾军将取得胜利,虽然没有十分肯定,但这就够了,战争没有百分之百一定会赢地事曹操动容了,河北的胜负关系到天下的走势,曹操连徐州的战事都放在一边,先讨论冀州,足见重视程度

袁绍胜,还是黄巾军胜,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若袁绍胜,曹操就没有任何选择,只有出兵北上,攻击袁绍,正式开战,唇亡齿寒的道理是明摆着的,让袁绍统一了河北,兖州政权立刻就是覆亡在即,实力相差的太悬殊了若是黄巾军胜,那曹操就不用慌了,因为李晓实施的执政之策注定无法在短时间内安定豪族林立的冀州,曹操大可以浑水摸鱼,拉拢一大批人过来,顺便给冀州制造点混乱

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袁绍,曹操倒是宁可黄巾军夺了冀州,为了给黄巾军多增加点对抗地实力,曹操甚至还可以暗地里给予帮助,但是如果说黄巾军一定会在军事上取得胜利,那曹操地反应就不一样了曹操最希望看到的是冀州打个不停,双方谁也吃不下谁,这样地局面若能一直持续到中原统一那是最好,而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出现“一定”的字眼,如果说谁一定会胜,那曹操就一定要给那个“一定”制造点麻烦,不余余力的抽他的后腿

原先曹操一直认为黄巾军一定会败,所以想方设法帮助黄巾军,现在经两个重臣一分析,风向突然就变了,胜负之势逆转,曹操帮助的人自然也要跟着变这里不存在着什么翁婿情份,为了江山社稷,连父子兄弟都可以翻脸不认人,别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

曹操道:“命于禁增兵濮阳如何?”

荀彧沉思片刻,道:“不可,增兵濮阳既是正式与晋王决裂,在冀州朝廷未灭之前万不可取,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先假黄巾之手灭了伪朝,此乃头等大事,否则万一把晋王逼急了转立刘协为帝,那就祸不旋踵了”

曹操点头,深以为然,觉得荀彧比自己考虑的要周到,现在李晓还是承认建安朝的,自己可别愚蠢的把他给逼到刘协那里去,当前最主要的大敌是袁绍,这一点万不可弄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