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迷途 第一百六十九章(2 / 3)

加入书签

“张燕”这次回答他们的不是荀彧,而是戏志才,戏志才军政大略上不如荀彧,但战场指挥、排兵布阵却是他的强项,这是因为荀彧一直负责后方,掌控全局,而他一直跟随曹操沙场征战的缘故,实战经验比荀彧丰富多了

“征战冀州地是晋王,看顾后院的是余毒,那张燕呢?张燕有二十多万大军,冀州方向打地热闹,难道张燕就呆在并州袖手旁观不成?”戏志才侃侃而谈道,“如不出意外,晋王在冀州南线出击之时,张燕必翻越太行,从北面夹击袁绍如今的张燕今非昔比,有诺大的并州提供军械钱粮,安置老弱,整训军队,再非官兵一击既溃的山贼流寇,这二十多万大军倘若突破太行防线,进入冀州,袁绍腹背受敌,胜负之势殊难预料啊”

董昭、满宠等人倒不怀疑戏志才对战局的推断,只是非常怀疑张燕黑山军的战斗力,能不能达成这样的战术要求否则二十多万大军又如何,打仗又不是靠人多,有时候人越多反而越坏事,因为把物资都消耗光了

曹操地神色也严峻起来,道:“文若,志才,你们是认为黄巾必将取得此次冀州大战的胜利?”

“此计甚善,晋王本就是我建安朝的臣子,此次讨伐冀州的伪朝,正合大义孤再当请旨宣示天下,有功之臣俱皆封赏,以慰忠臣之心”曹操这是生怕李晓不明白自己的意思,索性挑明了来,告诉李晓,你尽管打,把兵都抽上去打,我这里绝不捣乱,总不成圣旨上昨天刚把你夸做忠臣,过两天就直接对忠臣下手,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就算皇帝可以翻脸不要脸,但是出尔反尔这天下人心还要不要了?建安政权本来就不稳固,大多数诸侯都不承认,在这个收拾人心犹恐不足地时候,是绝不敢干这种地蠢事的

“且慢曹公,这道圣旨万不能下”一直没有做声地荀彧出乎曹操意料的提出了反对意见本来按照习惯,每次曹操出征,都会让荀彧掌管后方,但这次河北战事起,兖州压力骤轻,加上打下徐州后也需要一位能臣来先把关系捋顺,所以荀彧就随军出征,兖州留守的是荀攸

“为何?”曹操一耸眉头,每次曹操做出耸眉头的动作,那就表明他的心里正在大起波澜荀彧是曹操手下头号谋士重臣,他的意见曹操不敢不重视,既是荀彧表示了反对,那就说明自己真的倏忽了些什么

“濮阳、阳平的大军可撤,但圣旨不能下”荀彧深锁着眉头,眼中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倘若此次冀州大战袁本初一败涂地,黄巾军大获全胜,顺势直取冀州全境,那时兖州又该如何应对?晋王只须一支兵马封锁边境,我军就绝难趁势染指冀州,徒坐失良机若是强行进入,双方翻脸那时晋王取出圣旨,朝廷岂不尴尬?所以撤兵示好固可圣旨不能下,话不能说死我军大可坐观其变,若袁绍胜,我出兵击袁绍,若袁绍败,曹公当迅出兵北上,共击袁绍抢夺冀州,晋王若敢反抗,既请圣旨宣布其为叛逆,一举荡平,如此,天下可定”

曹操以手加额,惊道:“此为天下之计,若非文若孤就误了大事了”

一道圣旨,差点决定天下的最终走势,曹操暗自盘算其中地得失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连声称赞荀彧,并当场颁下赏赐

赏赐倒是小事问题是荀彧愈发巩固了其首席谋士的地位,见荀彧又大出风头,压倒诸人,众人的心里既是羡慕,又是嫉妒董昭道:“何以荀大人认定黄巾会取得此次大战最终的胜利?若无圣旨安其心,晋王不敢抽调兵马北上,兵败冀州怎么办?冀州宁可落入黄巾手里,也总好过被袁绍占据?”

满宠亦道:“魏郡豪族,尽向袁阀,晋王虽占其地难收其心后方不稳,实难与袁绍抗衡”

荀彧不动声色道:“难道诸位还忘了一人吗?”

董昭、满宠齐声道:“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