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神秘莫不愁(1 / 3)

加入书签

马车里,听到李玉风抱怨的徐达开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算是看穿了如今的大夏朝廷,对于大夏王朝的未来算是彻底失去了信心。

李玉风当初脱离军伍就是看不惯军中的贪腐之气,而石大壮之所以成为临安县的县令,也是因为他生性耿直,在边军屡立战功的他虽然晋升到了校尉,但却不懂奉承,不愿与上官同流合污,所以才被踢出边军,来临安县城当个小官。

一个国家难免有**的官僚,但是如果执政者不懂的约束控制,让贪腐之风在军中泛滥,那么离这个王朝的灭亡之期就不远了。

掀开马车的帘布,徐达开深深一叹,心里又觉得有点好笑,如果边军军纪严明,官兵廉洁自律,他那个女婿恐怕就不能在短短的半年之间,从一个小小的队正成为校尉了,自己的粮食生意可是喂饱了边军的那些高官们,为自己的女婿铺平了升迁的道路。

商队缓缓的前行着,一股压抑之气充斥其中,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丝丝惨淡之气。

临安城下大捷,斩首突厥千余人,俘虏两百多,这对于常年遭受蛮族袭扰却无有效应对的大夏王朝而言,是一场极大的胜利,在以前从来没有取得过一战就歼敌千余的战绩,如此大捷相信很快就会传到了京城,不过林恒却等不到皇帝陛下封赏的消息了。他和钱大海,还有徐达开一行人必须立刻动身离城,留给他们把货物送到边关的时间不多了。

林恒原本以为来驰援临安县城的是边军,只要在此地把货物交给他们就行,却不料这支五千人的部队不是边军,而是卫军。

边军系统采取的是世袭军户制,即由最初由朝廷招募的义勇为边军基础,就地安置,建立军户,军户可以免除相当的税赋徭役,作为条件,每户必须世代出丁进补上代边军的缺额,边军和各地府县的守备部队都属于大夏的常备军。

而卫军是朝廷从天下各道,州,县府兵中选拔善战者组成的野战部队,数量不多,但调动频繁战力极强,很多时候都用于开疆扩土,是属于天下手上的攻坚力量,不过在如今的大夏王朝里,卫军的作用却更多的用于剿灭国内的义军和匪患上。

临安县城的五千卫军是被皇帝陛下派来剿灭西南匪患的,结果乱匪的影子都没见到,却十分幸运的捡了个大便宜,把临安城下疲劳万分且伤亡颇大的突厥人给包了圆。有这么份功劳在手,这支兵马的统兵将领也懒得去剿匪了,坐等皇帝陛下招他回京封赏就行。

林恒没有见到这支卫军的统兵将领,但是对这人的印象极差。因为这家伙才刚进城,不仅不安抚城内百姓,竟然还要求每户人家拿钱拿粮来犒赏他的手下兵马,甚至打秋风都打到了商队头上。在对方眼中,一个大粮商和一个大布商组成的商队绝对是块大肥肉。

不过最终那个贪婪的卫军将领并没有得逞,毕竟商队的货物是运给边军的,那卫军将领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从这批军需品中动坏脑筋。

也许是没有捞到好处的关系,有点恼羞成怒的卫军将领拒绝了派兵保护商队前往边关,对商队护卫在守城时损失惨重,且立下的巨大功劳都置若罔闻,反正就是不派兵护送,似乎商队在路上出了事他才开心,那小人嘴脸让在场的李玉风气的差点拔刀动武,多亏徐达开老成持重,又有县令石大壮努力劝解,才没酿造成一场民杀官的严重事端。

“要不是我们苦战守住了临安县城,卫军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在城下围歼突厥人立下大功呢?那个混蛋不知恩图报就算了,竟然还百般刁难,真是不杀难泄心头之恨!”

临安城外的官道上,骑在马上的李玉风到现在还忿忿不平,守城一战中他的五十名属下仅八人活了下来,而且还人人带伤,心伤之余还要受那个卫军将领的鸟气,让李玉风胸口里像是聚了一团火,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