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燕燕 第219节(2 / 5)

加入书签

一个男同学就激动的说:“他们真的敢这么干?”

女同学说:“我没有说谎,就是这样。我爸看到了那份拍卖单,上面是有粮食的。我爸说……”她压低声,“可能是晋商当时为了躲祸,把一部分东西全都存在了外国银行里。”

她这么一说,大家就都懂了。

因为这事,实在是已经不新鲜了。

自从清朝完蛋后,各地都拉起了队伍。山大王们乱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人头换的比较勤快。后来也都陆续取得了名份,称上了这个军那个军的,一副为民请命的正义样子。

一个银行大班,正宗美国人,名字叫约翰,姓什么就不必提了,人家也没打算告诉他们。

银行大班就是银行总经理。外国人在中国开银行,管理用的全都是他们本国人,他们在中国还是说英语,进银行做事的中国人要先学会能熟练的跟这些外国人对话才能找到工作。

现在国家信用破产,什么银柜、金铺,都没有外国银行的信用度高。美国银行尤其厉害,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都曾经宣称过哪怕美国破产了,他们的银行也不会破产,这就是资本家的自信。

中国人看到外国的坚船利炮,也难免觉得外国的银行就跟这坚船利炮一样,很可靠。

于是许多有钱人、商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家产什么的放在银行保险柜里。

这些山大王带着各家军队在当地,那是必需要当地富户豪绅们供养的,于是一时各地豪门大户都纷纷外逃——山大王们再围追堵截的抓人。

报纸上时常将这种事写出来,以觞读者。

一时四川那边某某某全家死了,一时山东那里谁谁谁跟山大王拜了把子,互为儿女亲家,如此云云,多不胜数。

豪门大户跑路的时候,不能把几百车东西随身带着,于是有的就特意托人送到外国银行,隐姓瞒名的存起来,替子孙后代留一个东山再起的家底。

不过天长日久,银行就会自行判断一下这些东西还有没有保存价值——要是主人已经死了呢?那不就成了一笔无主的财产吗?

当然,这跟他们银行宣传的时候不同。银行宣传的时候可是说会永远的替客户保护他们的财富,只等他们的后代前来认领。

但是,事实上呢——银行也会看人下菜呀。

这位女同学就小声说:“那位美国人喝醉了说,有一批库房要收回来,里面的东西都是无主的,要是愿意买的话,可以参加他们的拍卖会。”

显然,这个消息突破了在座许多同学的认知——相信外国银行信誉的人可是不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