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截杀(2 / 2)

加入书签

如果没有王通的谨慎,那北地郡,将彻彻底底的迎来一次灾难,没有军情传递,咸阳根本不知道边关发生了何事,估计还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景象,边关血海滔天,无人知晓,那有何用?

北地边关几大主要关城,都被匈奴人的小部分游骑给绕过去了,这是匈奴的既定计划,也被扶苏猜了个正着,只要有缺口,那便是一个机会,虽然大军不能过去,但小规模的游骑可以。

特别的匈奴大军抵达之后,除了主力军团要拿下几座主要的关城之外,大批的千人队都已经寻着长城的缺口,进入了北地郡,面对边关后方的几大城镇,匈奴全部都没有进入,除了安俾城一线,其余的,摸进去之后,就急忙策马南下。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沿着官道追杀那些南下逃难的百姓,就算杀不了,也要延缓他们南逃的速度,并探查大秦增援军队的动向和兵力情况,好让匈奴大军及时应对。

这个任务十分危险,孤军深入北地郡腹地,很有可能会迎面撞上大秦的增援军队,这无疑是要命的,但是现在,这些匈奴人却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战马。

这些驿卒,整日奔波在两军之间,他们是军队的眼睛,身上带着的,都是前线最为关键的情报和消息,而这些无比重要的消息,注定是石沉大海,再也传不出去了,这也是为何扶苏的增援军队,已经进入北地郡,还见不到一个驿卒的原因,他们全部都被截杀在了半路之上,带着前线最紧急的消息,被黄沙掩埋。

而这样的场景,在北地郡边地各条官道上,都在上演着,匈奴人埋伏在官道的两侧,层层布防,无论是不是大秦的驿卒,只要是个人,匈奴人全部都会将他们杀死,目的,就是不让北地郡边关的情报传出去一丝一毫。

这些匈奴人寻找偏僻之地的长城缺口,开凿出一条隐蔽小道,悄然潜入北地郡,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如此。

甚至,这些匈奴人都穿着秦人的衣服,进行伪装,一路拿下,都没有进行抢掠,就是日夜守着北地郡那几条主要的官道,截杀从北地边关飞马而出的那些驿卒。

这些匈奴人,甚至在匈奴大军抵达之前,就已经提前分为几批摸进了长城之中,他们奉了匈奴国师和匈奴太子的命令,在战争开始之前,便摸进了北地郡,就是为了摸清北地郡的底细,以及阻断北地郡的消息情报。

北地郡边关的百姓,就算提前得到消息,先行逃离,但两条腿岂能跑得过匈奴骑军战马的四条腿,况且都是一些老幼妇孺,本来就走的慢,有的还舍不的家中一些大型的东西,硬是要带着走。

最后,就如北地郡边关城镇的一村正所言,良言难劝想死的鬼,越是舍不得,越是走的慢,慢慢的,就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到时候,匈奴骑军追赶而上,死的最快的,就是这一些人。

为什么咸阳收到的八百里的求援军情,是从上郡杨翁子手上发出,而不是北地郡亲自发出的求援军情,原因便在于此。

在狼烟四起之际,北地郡主将王通,就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咸阳求援,八百里加急的驿卒,身份标识的十分明显的,这也是一种警示,使沿途之人不敢阻拦,但这,却也成为了这名驿卒的死亡标志。

战事初起之时,北地郡所有的驿卒,全部受命而出,却没有一条军情传递出去,这也是扶苏现在没有丝毫情报的原因。

匈奴军队,要打的就是时间差,除了对付狼烟的手段外,连北地郡后方的军情传递系统,也给你破坏的一干二净。

但匈奴人没有想到,王通一向谨慎,除去给咸阳送的情报,他还派人向上郡求援,并让上郡主将杨翁子,以上郡的名义,向咸阳发出了八百里加急的求援信号,这应该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在匈奴情报阻断的情况下,多一条线,就多一条出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