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崛起的“波斯之剑”(1 / 4)

加入书签

驻波斯齐国陆军总司令、镇国将军(中将)申德炎听完汇报后,微微点了点头,便开口询问波斯军队何时向呼罗珊地区进发。

更为难得的是,在东征西讨地方叛乱和抵御外敌入侵的过程中,帝国军队得到了锤炼,不论是领兵的将军,还是作战的士兵,都逐渐重拾了昔日帝国的荣耀和信心。

一些高傲自大的军阀头子和部落首领尽管领教过火器的厉害,但他们永远都是记吃不记打,依旧会嘲笑那些装备了火器的士兵是柔弱的自动装置,只会集体射击、装弹和移动,每个人都只会跟着队伍走。

是的,虽然趁着帝国内乱之际,各省总督和地方部落纷纷划地自守,割据自立,但他们拉起的武装部队仍旧是原始而又落后的旧式军队,装备的武器也多以长矛和弓箭为主,强调的是个人武勇和单兵作战能力为荣。

“加耶迪将军本人是非常有信心。不过……”文守言犹豫了一下,“不过,卑职认为,他们似乎有些轻敌,所有人都表现得非常乐观。据我们从各方面收到的消息,纳迪尔并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人,军中火器装备率虽然没有波斯新军高,但持有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而且,他们在军队组织和战法上,也不是传统落后的部落武装模式。在短短数年时间,便能迅速崛起,占据广大的呼罗珊地区和阿富汗西北地区,便能充分证明此人非易于之辈。”

第253章崛起的“波斯之剑”

波斯萨法维帝国地处于亚洲中西部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素有“欧亚陆桥”之称,是东西方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故而,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这个庞大的帝国地理辽阔,北接中亚、东邻印度、南接阿拉伯半岛和霍尔木兹海峡、西与波斯湾相连相连,乃是齐国经营和维持印度洋霸权最为关键的一环。

泰平二十年(1724年),齐国为了进一步控制这个古老的帝国,确保这个关键的一环不会出现疏漏,在阿富汗人攻入伊斯法罕,俘虏帝国沙阿素丹·侯赛因,几欲灭亡萨法维王朝之际,应继任的阿巴斯三世借兵请求,集结海陆军两万余,不远万里登陆波斯,非常“热心”地帮其平定了阿富汗人的叛乱。

经过近一年的战争,暴虐的阿富汗叛军最终被逐出帝国,并很快使其消散于崇山峻岭的阿富汗山区,重新恢复了萨法维王朝的统治。

搞错没?一个地方军阀头子,竟然还养了一支数万规模的常备军!

至泰平二十一年(1725年),北方强邻俄罗斯帝国趁着波斯内乱,悍然侵入高加索地区,试图实现当年彼得一世未能完成的征服大业。

拥有崇高“国际主义精神”的齐国大军顾不上平灭阿富汗叛军后的疲劳,毅然决然地又带领波斯军队迎击侵入的俄军。

这么多年来,在齐国的整训下,帝国也仅组建了两万余规模的新军部队,剩下杂七杂八的数万步兵和骑兵,全都是根据战事需要,从各个省和地方部族当中临时征召而来。

“若是在战阵上应对失措,说不定会遭遇战事失利。”

在往前推数十上百年,萨法维王朝的大部分军队除了帝国禁卫军和少量精锐卫戍部队是常备军外,大部分的部队也都是临时征召百姓和部族青壮入伍,许以抢劫战利品,待战事结束后,便解散回归各省村镇和部落领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