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隐公十一年(5)(1 / 3)

加入书签

武姜从鼻子里哼出一声,但没反驳什么。她和寤生相看两厌没错,可她也不乐意息姑借贬低她的儿子来抬高自己——何况她同样看不上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以夫人之礼下葬的息姑。

【总之就是诅咒是一个当时的常见行为,但并不是一种私人行为。郑庄公搞的这场诅咒当然也不是,他甚至光明正大地让自己手下的军队去准备祭品。通常需要猪、狗和鸡三种,完全不同于一般文献中记载祭神的太牢或者少牢。】

【他举办了盛大的祭神仪式,目的只有一个,诅咒那个射杀了颍考叔的人。】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虽然我们会觉得太不靠谱,但那个时代的人当然不会怀疑诅咒的效果。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么有诚意的诅咒,一定会让凶手不得好死,自然不会对郑庄公不去继续追查凶手有所异议。】

【而对知情者而言,诅咒已经举行,凶手势必不会有好下场,同样没有必要再特意指出。至于万一他活得好好的,诅咒没有应验,只能证明射杀

第21章

【郑庄公的解决方式确实有点让人难以预料,不过也在情理之中。他搞了一个光明正大的迷信活动,诅咒。那会儿的诅咒和我们印象中的扎小人啊,收集头发做法啊其实有一点点区别,区别在于通过祭神来诅人,而不是自己上手。】

【关于诅咒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历史学的另一大难题方向,思想史。尤其先秦思想混杂许多神鬼迷信成分,祭祀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比如一年国家光大祭就有四个,春夏秋冬都要祭。然后出征要祭,防守要祭,结婚还是要祭等等。】

【只不过不同于我们今天可能有什么佛祖啊,耶稣啊,真主啊不同的信仰,当时的崇拜是天神和鬼神的二元一体。其中天是至上神,会传达天命,但是能否匹配天命靠的是人君的德行;而鬼神,其实是由人而来,核心是祖先神。】

【说先秦信仰还会提到什么上古人神杂糅,重黎绝地天通,从此与神沟通的渠道被垄断,只有巫才掌握这样的能力。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国语·楚语》观射父论绝地天通那节。其实这就展示了如何从传说看出历史,体现的是巫的专职化。】

“君王无道而遭天命惩罚之事尤多,然听此人言语,怎么好似完全不将上天放在眼中。”公子突虽然到来不久,但在旁观一阵后也已经了解了目前的情况,冷不丁地开口。

息姑在对公子翚泄过愤,又质问过确认鲁侯允未至之后,不知是否想通了什么,情绪倒是平和了不少。

他见无人应和公子突的话,好心答道:“我等死后本应于幽冥重享生前荣华,你看现在可是如此?既然一贯的认识都未必正确,天命又是否真的存在?何况……”息姑又微微停顿,“鲁侯息姑便是德行有亏,恐怕也无法与郑公相比。”

“若当真有天命,我二人何故同归于此?”

寤生冷笑:“我宁愿德行有亏,也不想被人背叛,死于非命。”他瞥了武姜一眼,“且除了姜氏,谁人配说我德行有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