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儿女事 上(1 / 2)

加入书签

暑假时因为和顾林有约,在接到顾林电报时,虎子以筹集物资为名请假出差,夫妻俩将孩子们交给了张氏和凤儿照看,储备了足够的汽油,一路连坐火车带自己开车赶向顾林所在地内蒙,和顾林相聚后,随车队去新疆,车队停下办事后,他们三人带着一个向导驾车去和田。

如果说中国哪里人口最少,新建这片土地应该位列其中,广袤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车一路开向天边,路边都是一样的景致,开始的兴奋过后,就是视力疲劳,虎子和顾林换着开,路上除了吃饭就是休息,路上偶尔才会遇到牧人,或是帐篷。一天后才有了山势,他们今年进入人的聚集地,有了人有了村镇,到了和田顾林轻车熟路找到这里玉石卖家,卖家对于他们能拉来一车粮食更感兴趣。

这里以前就有玉石交易市场,只是后来上面不再让交易才停下来,但这里很多人家还都收藏着玉料,但是这里缺的更多的是粮食,粮食价格比内地翻了不是一两倍,有时粮食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晓梅也没和他们压价,按十斤大米一斤原料兑换,有多少换多少,虎子拉顾林逛市场,晓梅自己在租的房子里等人上门,不拉走怎么做手脚?所以,当地人慢慢传出有人用粮食收玉料后,上门的路易不绝,走了一批再来一批,这里有大米、面粉、玉米面,粮食贵贱不同,兑换的比例也不同,但是大伙儿都知道这位商人不压价,给的只多不少。

空间之重活一回

晓梅这阵子看刘红艳有心事, 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想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家里俩个弟弟一个妹妹也都是初高中的年龄, 但是那边没高中课上,姐妹几人全凭刘红艳和庆祝学到的知识辅导他们,而这里李家已经形成很规范的系统的教学环境, 姚老他们时不时可以过来指点指点, 这样的机会上哪去找?可是自己家那三个过来连吃带住的哪好意思说

过了两天刘红艳得到一个意外惊喜, 刘鸿轩、刘鸿坤、刘红霞被虎子用车接来“大姐”三人下车和众人打过招呼就去找刘红艳,“你们怎么过来了?”

“是表姐夫接我们来的”刘红霞抢先道,刘红艳看向晓梅很真诚的道谢:“谢谢二姐”感动的泪水的眼里滚动,“一家人就别客气了,给弟妹们找行李吧”,晓梅笑道。三个孩子过来也就是多添筷子和碗的事,但对刘家意义重大,他们离希望更近了一步。

年前虎子开车给李书记送去几坛葡萄酒,老爷子喜欢喝, 这还是葛大成生拉硬拽到他们住处, 喝了一次后老爷子就喜欢上了, 这酒怎么喝这就让人舒服呢?就连腿脚都好使了很多, 临过年农场工人放假,留下一部分留守看护, 虎子给老爷子送完酒就把姚老几人接回家。

李贺春和李寿春俩家住得满满当当, 人多但是出奇的安静, 因为时间紧,三老不得不抓紧时间,主要针对初中和高中孩子,小学的喜欢听就坐一边,郑凯郑文军马上也要上初中所以一直跟下来。剩下来的小学生就有凤儿和刘红艳负责教学,主要针对生字古文,小学有时间必须加大阅读量和背诵量,给初高中留下更多时间,也方便自己顺利阅读课外书籍。就连子曦、郑铎、一帆等几人也被大人抓着天天背诗背课文。

为了激励孩子们,女人们开始大展身手,在食物上让孩子们满足口腹,虎子就是最有力的后勤,提供着李家所有人的吃喝。陈树信经常跟着李寿春去套兔子和捞鱼,尽管每次被冻的得瑟得瑟的还是乐此不疲。高中那点东西对于三位老人就是小意思,把每个知识点讲通讲透后其余迎刃而解。

本来孩子们就有基础,只是不得要领罢了。所以整个假期孩子们受益匪浅。从北京上海回来的四人几乎原封不动把钱又给了晓梅,资料市面上几乎没有。这本就在意料之中的事。

正月十五一过,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该出工的出工,妞妞在开春出嫁,大鹏的住房也在开春盖好,庆喜托关系在火车站找了一份工作,有工作有房子对象就很好找,童冬梅把和她一个科室的小护士介绍给大鹏,两人一见面就投缘,这样晓英嫁了闺女马上准备儿子的婚事,晓梅比照妞妞的东西给晓英备了一份,她既然答应李有福照顾李家,就不能让堂姐太拘谨了。

晓英了却俩间大事,顿觉得生活压力减轻,人变得也开朗不了,就连王氏见到笑容多了的闺女也觉心安。既然大鹏的婚事都开始操办了,晨晨的婚期也不会太远,叔伯的都照顾到了何况自己的,何佳慧又没娘家人,所以晓梅给了晓兰一对玉镯,一套宝石首饰和一套珍珠首饰,让她给儿媳妇,衣服布料等等一包,只要婆家该准备的几乎都有,东西那么一堆,看的晓兰眼直抽抽,妹妹好东西真不少也真舍得,说送人就送人幸亏是亲的,不然自己哪能得不到这么多好东西俩口子每每谈论此事,李正清都是一脸傻笑,自己上辈子一定精做好事了何佳慧那边晓梅和凤儿张氏一起给置办行李衣物女方该准备的一点都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