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乱(3 / 4)

加入书签

由于阿拉山口和乌苏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都已经丢失,俄军想要进入疆省已经没有了天然的屏障。

胡楚元悄然在心里评估着,因为曰本和俄国目前都没有军事动员的预兆,只是俄军在中亚地区的驻兵有一些集结的动向,他想,法俄曰同盟不太可能向中国全面开战。

当然,真要开战了,他也不怕。

吃过曰本突然发动战争的大亏后,这些年里,胡楚元一直都在小心备战,不至于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在这几年里,他已经准备了很多秘密武器。

不过,他承认自己疏忽了骑兵的筹备问题,特别战马的选育工作,虽然一直都在做,不断从美国和北非引入良马来改良本地马种,但还是远远跟不上进度,何况中间也走了一些弯路。

中曰之间矛盾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是地区争霸的问题,在整个经济体系,双方都处于初步的工业攀升期,以生产廉价的工业品为主要出口换汇手段。

不击败中国,不分裂中国,不让中国目前的工业体系迅速崩溃,曰本是没有前途的。

在沿海活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曰本就选择绕道,通过沙俄控制的中亚地区向疆省地区渗透,扶持[***]立运动,每年都在拨出大量的经费。

当然,真正的经费源头是法国政斧,基本是法国人负责出钱,沙俄和曰本人负责出力,三家一起支持[***]立。

孙综源在这个报告上写了一个建议——中俄之战迫在眉睫,或在几年之间,恐为声西击东之策,西北宜当速定,东北宜当加紧备战。

其次是卡宾枪的问题,以新江南步枪(奥克兰m1894型步枪)为基础改进的骑兵卡宾枪拥有很稳定的姓能,库存数量却不足三万支,相比新江南步枪的六十万支总库存,显得太少,需要加快在国内生产。

说到底,中国在骑兵建设上存在着太多的不足,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伊犁地区大面积失守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些问题,胡楚元逐一给予批复,让总理府和陆军部全面调动起来,优先保证西北军的补给和配送。

看完报告和孙综源的建议,胡楚元仔细的在心里思索了片刻。

随即,他重新取了一张纸写道:法国、曰本在中亚并无利益可言,如此不惜工本的支持伊犁读力,原因较为复杂,除将我国长期拖入西北战争外,也有意使得英国感到忌惮,不和我国缔结更为紧密的军事盟约,方便法俄曰三国同盟在东亚地区对我国展开联合进攻和侵略,便于三国对我国实施肢解。

陆军部的报告是关于西北平乱战争的整个报告,对双方兵力进行重新的评估,在法俄曰协约国组织的支持下,伊犁叛军总数约有六万余人,步兵和骑兵占据绝对数字,炮兵部队约有两个旅的规模,三百余门火炮。

这些叛军主要由哈萨克民族武装和浩罕汗国、布拉哈汗国、西瓦汗国的“志愿”军力组成,说穿了就是沙俄组织的一个中亚联军,以占领疆省,重建叶尔羌汗国为目标。

另外,俄军已经在阿亚古斯地区囤积重兵两万余人,主要都是骑兵,随时可能进入阿拉山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