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江舟谈玄 7(1 / 5)

加入书签

在士族的眼中奴隶和牛马没太大分别,天命就是来给庄园主干活的。

玄学作为两晋的统治哲学,以人性服从自然天道为理念,对社会规律有所规避,产生极大的不公平现象。如果我们拿出一个证据的话,那正是独一无二的九品中正制,它甚至把士人划定等级。一二三品为名士,这些人很多时候仕途的起步便是三品官;七八九为劣士,即使腰缠万贯、良田千顷,也必须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做个官员的幕僚都不可以。

玄学作为个人主义的开端,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无法作为整个社会的主导哲学。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的西方也是这样,最终还是由更加惠及贫苦大众的宗教夺取了主导权。

=======

玄学的没落上

玄学的人性论中还有两个重要课题,一个是才性论,探讨才华与人性的关系,出现两大派四种不同的议论:才性同,才性合;才性异,才性离。

另一个重要的课题便是一个“情”字,人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圣人孔子有没有情?最后认为,孔子是无情有性,就是说孔子本性就是那么好,他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是他的真性,而不是感情所致。

当然,这是把孔子神圣化,其实孔子对于春秋前期西周的“人礼”体制是非常有感情的,由于他是庶出,怕被无嗣的嫡母加害,因此长期被他父亲藏着。在他父亲死后,是西周的礼法,使孔子迅速继承子爵,成为鲁国重要的贵族。

我认为玄学人性论中还有一个长期被忽视,但却异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人性的差别,人的差别。认清人性的差别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玄学,对个人主义的认知。

庄子探讨人性,也还承认人性具有细微的差别,他的思想的核心体现在《逍遥游》。在《逍遥游》中通过大鹏和小鸟的对话,要想达到自由、顺应自然,需要达到更深层次认知。因此,庄子把士分六等,承认个体的区别。“浑沌之死”也是讲人性差别。这样早期的个人服从自然,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这个重要理念,那就是忽略了公正与妥协。

玄学‘玄’在无为的世界观要向有为的儒学社会观妥协。那么玄学到了东晋为什么不玄了?

从曹魏到西晋涌现出很多玄学大家,如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王衍、乐广、郭象。可是东晋后玄学就走了下坡,没有新的大家,新的思想。

原因就是佛学来了,佛学把玄学的世界观一板砖拍死了。

嵇康的阐述可以看成是对庄子人性论的解释。嵇康称: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这一段表示嵇康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不依欲望感情用事。嵇康当然也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他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限制词‘夫君子者’。就是说君子才能这样。小人不行,你还要在农田里拼命。其实就是贵族可以放达,别人不行。

这个观点是向士庶天隔,人分等级又大胆的迈进一步。(士庶天隔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士族没落之后,刘宋之后)

郭象在玄学中的崇高地位,还是由他的第一句话奠定的---“牛马不辞辛苦者,天命之固当也。虽寄之人事﹐而本区别在乎天也”

这句话表明了: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使玄学向他的终极目标‘士庶天隔,人分等级贵贱’大踏步迈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