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寻根访故(九)(1 / 2)

加入书签

血浓于水,亲情无价,午餐温馨而轻松。饭后还在院门外枇杷树下合影留念。临别时,嘉慧拿出两拎袋红彤彤包装的回赠礼,说:“这是我们临江的特产,家乡的味道,叔叔婶婶和弟妹小侄儿尝尝吧!”

庄富生从包装就能看出,是与“蟹黄汤包”齐名的临江猪肉铺,说,“谢谢!故土难离,亲情永记,家乡的味道最能牵动人心啊!”

清晨,站在南园宾馆大门口,庄富生与安顺敲定第三天的行程安排。这天是人文与自然兼顾,上午去玉佩路看望二嫂,不用开车,脚踏实地走一走,也还可感受老城新貌;下午去攀登临江唯一的一座山,弥补70年而未登临的遗憾。

二哥二嫂是庄家大家族唯一固守临江的根系,枝繁叶茂,但后代子孙也纷纷离家到更广阔的世界谋生立足。前几年二哥走了,现在只剩二嫂,有小女儿嘉慧陪伴照顾。庄富生与二嫂素未谋面,是志珍大姐联系好,让这个小弟见见家族老寿星:二嫂已经97岁了。

带着A省的毛峰茶H市的四大名点,他们来到二嫂家,见她个子高,块头大,面庞白净,很少皱纹,头发还是黑的,全然没有庄富生那样满头白,这让庄富生颇为意外,他摸着自己的头笑说:“嫂嫂高寿,身体好,头发一点不白,哪像九十多岁的老人啊?”二嫂笑盈盈道:“富生弟弟呀,这个不大一样啊,我家遗传都是黑头发;你和你哥哥姐姐呢,都是庄家遗传,满头白,雪白。”她操浓浓的临江城里话口音,说得特亲切。虽然第一次见面,庄富生顿感心里暖融融的。

庄富生向二嫂介绍秋萍和安顺一家,安顺韦婷叫“二大妈”,千玺小伟都叫“二奶奶”。二嫂勉强答应后,又笑对安顺韦婷说,“你们要叫我‘念亲娘’!”,对千玺小伟说,“你们要叫我‘念亲奶奶’!”她用临江城里话的叫法纠正道。

这是庄富生所知道的。在家乡,城里话与西沙乡下话发音和亲戚间的称呼很不一样。看孩子们有点懵,他连忙笑着解释,“哦,大妈和奶奶是在说,按临江城里话和习惯叫法,二大妈要叫‘念亲娘’,二奶奶要叫‘念亲奶奶’,这样叫更亲切。你们叫叫看,”他对安顺韦婷说,“念亲娘!”安顺一起学着叫“念亲娘!”“哎,好个!”二嫂高兴地答应。富生也让千禧小伟学着叫“念亲奶奶”,他们叫了,二嫂也高兴地应了,并让他们走近前拍拍惯惯,表示喜欢。这样的见面既让孩子们体会到家乡人称的别具一格,陌生感也很快消除了。

二嫂精神矍铄,身体仍硬朗,很健谈。谈话中对国家时事相当了解,庄富生也挺诧异。女儿嘉慧说,母亲行动不便,但脑筋清楚,个人在家时,就对着电视看节目,而她喜欢的却是新闻类的。谈话中,原来她还很有见地:“老年人,了解天下大事,说起话来就不会让人家觉得什么都不知道,是个糊涂老太了!”

原来如此。人老有许多种:有的人重养生,有的人爱运动,有的人好抱怨,有的人一来就提当年勇;想不到,还有热衷于看新闻的老太太,为的是与年轻人交流有谈资,不落伍!

庄富生想到K研究院的离退休老年读书会的老同志,他们也是每天下午,准时“上班”,到家园活动中心阅览室读书,看报,交流,纵论天下大势,乐此不疲。但那都是六七十,至多七八十岁的老同志,而年届九十六七,接近期颐之寿的老嫂嫂有如此心态欲求,实乃罕见。庄富生也在心中感叹,二嫂比起自己母亲当年真是强多了,轻轻松松能活一百多岁噢!

家人见面,少不了话家常,何况,庄富生对前面庄家的历史大多还是通过“晒场闲话”那样的闲谈野聊洞知一二。可靠的家庭正史,除了从大姐庄志珍处了解,二嫂久居故里,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会有更多第一手资料。这也是志珍大姐让他一定要见见二嫂的缘故,毕竟大姐离家外出早,对家中的“古老”传说哪有多少了解呢!

果然,谈起庄家过去,二嫂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她不仅介绍庄家西沙庄园的情况,更说出了位于老县城北门的庄氏宗族老宅以及上溯五代的世系简况,这对庄富生来说无异于重大发现。他迫不及待地记录梳理,短短时间就形成了庄氏本支系后代简表,祖父以下数代人物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微信,分布全国乃至海外的子侄辈都联系上了。对此,老寿星二嫂由衷高兴,子侄们虽年纪相仿,但都尊重这位小叔叔。早年的经历,逆境中奋发,恢复高考改变境遇,后来的人生三级跳,他们也早有耳闻,现在由家中最小的叔叔来牵头建群,联系上在各地的庄家后代,真是再好不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