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03万的约定(十二)(1 / 2)

加入书签

我们也笑。

过往的游客脸上挂着过大节的轻松洒脱。有入园的,也有出园的。嗅都不嗅我们一下的,那是来了好几次的熟客。朝我们撇两眼上来找答案的,就是我们要服务的人民群众。我这才发现,要不是身边这三位,我就是个橘色的电灯泡,除了给人安慰之外别无它用。

“西藏南路怎么走?”

“老城隍庙怎么去?”

“地铁到晚上几点结束?”

巍峨雄壮的大门是活的。一溜回型通道贪吃蛇一般吞噬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流。自动验票机吞吐卡票,交替明灭绿色指示灯。验票员手上在动,脸上的表情也在动。一小撮武警踩着整齐的步点巡逻于各色人群之中,肤色逼近非洲友人。一个夏天晒下来,不黑也不成了。挎枪屹立大门两侧的哨兵也有动的地方——他们的眼睛。

“你们来过世博会吗?”我问。

最先回答的是郑欣,她最是热情直爽。每天上午培训结束,总是她第一个守在门口等我们一起去吃校门口的“德兴馆”。老字号的面点最是诱人。要是饭厅里正巧坐满了人,郑欣便派上了用场。她总能截获最先被抹净的桌子,为我们留好座位。否则,我们只能傻愣愣地端着餐盘,压住他人头顶的一片天,以乌云之姿威逼其尽快完工了。

“伊个辰光学堂里招世博志愿者。啊,就是小拔菜(小白菜)。很多学妹都去了。我想了半天,公务员面试交关要紧,所以没报名。”郑欣是江州本地人,最乐意拥抱一口糯米似的吴侬软语。

“我带客户来过好几次,事务所请客。”徐杰一脸占着便宜的得意,“那会儿去中国馆和沙特馆还不用排那么长的队,现在人可多了,得预约。”

这类问题自有柳青和郑欣两位浦江本地姑娘顶上去作答。

“中国馆怎么走?”

“你呢,柳青?”我问。

柳青挨在郑欣身边,高了一头。所幸郑欣比柳青小着几岁,名义上留有生长发育的空间,并不觉有什么不妥。柳青穿件凸显身材的紫色针织衫,长长地没过臀部,是好身高才能驾驭的好款式。上身搭配橘色短马甲,歪打正着地前卫入时。只是脸上的线条透着刚毅和独立,并没有名字里湖畔青柳的婉约绵软。

“我也没来过。春天是企业用人高峰,我每天算社保忙得头也抬不起来。到了周末就想睡大觉。累啊……”她应景地打一哈欠,皱起黑眼圈,不知打多少哈欠才能冲淡的黑眼圈。

“不过现在可以好好补偿一下自己了。”我说。

“怎么补偿?站在这里补偿啊?”柳青笑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