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迷途 第二百三十九章(1 / 3)

加入书签

荀彧怒道:“甄家有多少财产?河北又有几个甄家?况且乱世与太平时节又怎么相提并论,乱世重兵太平时自然重文,今日晋王推行四民平等,等日后天下一统,谁知道又重哪门学术?即便晋王意志坚定,五十年后,等晋王薨,其继承者能如晋王这般雄才大略?这天下权柄还不是要重回到士人的手中?你怎么如此糊涂?”

荀攸补充了一句:“恐怕河北士人投靠晋王都存了这个心思,或者是等天下一统之后晋王改换门庭,重推行儒家学术,或者是等晋王薨后再夺权柄人息政亡若无晋王自然也就没有了政”

荀谌笑容一敛,正色道:“既然你们二人都知河北局势为什么又还要我去沾这趟混水?”

荀彧、荀攸不解,道:“此话怎讲?”

“河北已是河北士子地天下,若不是晋王在背后支撑,焉有其他地方士子的立足之地?我在袁绍手下可不是一年两年,河北士子如何对待外敌,我比你们清楚,田家、崔家、沮家、卫家、王家、司马家……皆是数百年大族,与这些豪族作对头,我荀家祸不玄踵矣”

无广告小说网看着就是爽!

“友若,你为什么不答应奉孝?”出了驿馆,上了马车,荀彧严厉的质问荀谌

在这个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年代,个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整体的决定,不存在讨价还价的权利,而在荀家老一代家主荀爽过去后,荀家的一代家主就是荀彧,在荀彧赞同默许的情况下,荀谌竟然拒绝了郭嘉的邀请,这让荀彧很恼怒荀家的根基在兖州,可以说荀家这条大船已经几乎全部行驶在曹家的河面上,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一旦曹家崩溃,荀家也得翻船,想东山再起就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了,现在有一个分摊风险的机会,却被荀家另一个杰出的子弟给拒绝了,这让荀彧怎么不生气?

荀家的子弟固然很多,但是能像荀彧、荀攸、荀谌一样闻达诸侯,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奉为上宾的名士却屈指可数,想成为天下知名的名士,那不是有学问就行的,还要看每个人的机遇,哪怕书香世家如荀家,那也不是想捧谁就捧谁,做学问,出成绩,举孝廉,周游天下,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推销手段,少一个环节都不行如今这风华正茂的一辈中也只有荀彧、荀攸、荀谌能称之为名士,荀彧、荀攸在兖州位高权重是不能动的,荀谌若不出马,寻常荀家子弟河北怎么看的上眼?

“文若,且勿动怒,先听听友若的解释”荀攸年纪还大过荀彧,年轻时名声在荀彧之上可惜辈份却低了一辈,所以论资排辈在荀家只能屈居荀彧之后

荀谌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文若、公达莫问,且听我说完奉孝何以邀我北上,以我之见,便是晋王大将军有引外地士子与河北本地士子抗衡的念头河北推行科举,或许是引进了一些寒门士子,然寒门士子势单力孤,远不足以与河北士子对抗,如此,我若去河北,何以自处?与田公、沮公作对,那是得罪了全体河北士子,日后一旦河北人掌权,我荀家便难有出头之日,若明哲保身,则必不为晋王所喜左右皆难,那还去河北干什么?”

荀彧、荀攸都是政治老手,听了这番话不由暗自点头,这个时候的河北在政治上显然是一坑泥潭,谁进去也别想置身事外可政治上最稳妥的办法是看准了再出手,在适当的时机加入胜利者的一方,提前了就要担风险,落后了就得不到好处,所以一个政治家最重要地两项本领,一是会看风向,连大势都看不清的人谈不上“优秀”两个字,二是能抓时机,抓时机就是检验一个人对政局的判断力,不管是落井下石还是锦上添花,看准了就要下手,具备了以上这两点,不说能在政坛上纵横卑阖,至少也能做个不倒翁

荀谌嬉皮笑脸地道:“怎么了,我不是与奉孝合作在中原推广火锅吗,难道做生意就不是正经事?”

“你听听他说什么?”荀彧指着荀谌,气不打一处来,“我们荀家书香门第,世代高官显贵你居然去做商贾的低贱勾当,还大言不惭简直自甘堕落”

“商贾就是低贱?文若,你说这话让我很惊讶,你落伍了”荀谌故做一脸惊讶状,反驳荀彧,“四民平等,士人如人之头脑,商贾如人之血液血液流通,人才无病无患,行动自如,难道李晓大将军的学术文若没有参研过吗?”

“读过又如何?”荀彧冷冷的哼了一声,“晋王推行此学说无非意在拉拢下等三民,蛊惑人心而已,看今日之河北,朝中大臣还不是士人的天下?若是真的四民平等那干吗不把那些农夫、工匠套上官服拉到殿上去站班?读书要读透,要究其背后的含义,莫要读傻书,你平时地机灵劲都跑哪去了?”

荀谌辩道:“河北甄家家主甄逸如今可是六部高官,难道他不是商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