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迷途 第二百零五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次的主考官李晓任命的是贾诩,虽然田丰等人在名望上要比贾诩大的多,但是冀州派的势力已经够大了,李晓不想给他们招揽人心地机会

巡视了一遍考场之后,来到堂上,李晓命贾诩把考生名单拿过来考生地成绩由贾诩来订,除了策论,都有标准答案,李晓也懒得看卷子,那些文士的卷子他也未必看地明白,但是到底选不选谁他李晓还是说了算的

科举贾诩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进来,副主考也当过,对李晓爱看名单的习惯他一直觉得莫名其妙,是不是人才要看卷子,难道看名字就能看出端倪来?那可是真就见鬼了不过腹诽归腹诽,执行大将军的命令不能含糊,好不容易混进了大将军的心腹谋臣当中,贾诩可不想在一些小事上去扫大将军的兴致,反正这个基业是大将军的,大将军爱挑选几个名字看的顺眼的中举来显示自己的睿智,他贾诩也绝无二话,做直臣不是他的追求

李晓将科举考试分为八科,分别是政治科、明经科、礼法科、军事科、算术科、大工科、经济科以及医科,武举便是军事科,先笔试,再武试,笔试的要求也不高,能认字就行,与其余七科同时同场开卷,以示文武并重

顾名思义,从各科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考试的内容以及中举后将会进入哪个行业,第一次科举时,大多数士子报的是明经科,礼法科其次,大工科最少,这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大概士子们都认为只有明经才是检验一个士子是否饱学高尚的标准,其他的杂学均等而下之哪知道李晓把明经科中举的士子几乎全下方到地方当老师去了,虽然当教师育人子弟说起来名声不差,扬威军开出的薪俸工资也还优厚,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抱着满脑门子当官热情来的,被这一帮子统统打蒙了,直到见其他几科中举的都按不同行业当官去了,后来者才恍然大悟,军事科、算术科、经济科、大工科、医科这几门且不论原来政治科和礼法科才是儒家弟子的敲门砖,明经科是教书育人地行当,切勿混淆于是从第二次科举开始,绝大部份士子一窝蜂的都涌入了政治科和礼法科,不过礼法科被法家弟子牢牢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儒家弟子大败而归,吸取了教训的儒家学子从第三次科举也就是这一次开始主攻政治科,明经一科与曾经的辉煌相比几门可罗雀

无广告小说网看着就是爽!

李晓的心情很沉重,四个女人想回去的迫切心理他是能理解的,可是历史的进程现在就掌握在他的手里,两千多万汉人的前途命运也掌握在他的手里,扬威军是他一手创建的,黑山军也因为他而由弱变强,在这个时候,他不能撒手一走了之,张燕一个人还镇不住局面

时空理论的原理还无人可以确定,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是由无数个平行时空组成,即使他把历史原本的面貌改的一塌糊涂,也影响不了来时时空的历史,五胡乱华、元朝、清朝以及日本侵华的种种耻辱依然还是存在,他的努力无人知晓可即便是这样,他也舍不得这片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土地和人民,不管是哪个时空,自己都是这片土地的传人,所以即使最后离开,也必须尽到自己所有的努力

再等五年,不,也许用不了五年就能统一天下,等大局定下来自己才能心安理得的离开功成之日假死身退,还可以消弭扬威军与黑山军的矛盾,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五年,再给自己五年的时间,吴珉、沈菲菲、许云、方勤,这五年时间只有暂时委屈你们了

贾诩向李晓禀道:“这一次明经科门下只有两百余人报名,只怕要大大延误大将军的全民教育计划,是不是从其他各科落选的士子当中补入明经科,以为调剂?”

“不用”李晓立刻斩断了贾诩的这个念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这个行业其重要性甚至犹在军队之上中华文明地传承就寄予在他们身上,没有教书育人的精神,就不配做老师,省得误人子弟,我要那么一群混饭吃地干吗?”

“诺”贾诩始终秉承谏可以,但决不死谏的宗旨

李晓冷笑道:“哼,都想当官,都想一步登天我大汉文明传承的基础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打,这就是我大汉的士子明经科这两百多人,只要卷子不是狗屁不通就都通过了,难得他们有这份心,值得鼓励”

“诺”贾诩接令,顿了顿还是说道:“学而优则仕,官当得越大,方能施展抱负,所以学子们一心想做官那也没错,不能一概而论”

李晓走出小院,仰望天空,默默无语

既然计划在五年平定天下,那么这五年时间就必须争分夺秒,没有时间去给自己消磨浪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晓把精力全部投入了冀州的重建工作官员任命、部门增设调整、基层建设、土地分配、组建地方部队和民兵……等等等等,这么多地事,忙起来千头万绪

特别是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富庶的地区目前大部份地方还是原官员留任,因为黄巾军实在抽不出那么多人才去填补这个空白,这对李晓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大汉的官员绝大部分都和世族门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这些人做地方官谁来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可是在冀州初定地时候,大规模的调换官员亦不可取为了政权地顺利交接,官员的调换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先把军权控制住了,再丈量土地分配给老百姓,稳定民心,然后再逐级撤换官吏,没有军队、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也就不怕这些官吏们能掀起什么风浪

黄巾军的人才基本上皆来自扬威军系统因为黑山军系统除了懂得抓军队建设,其他的一概不懂,地方治理全部靠扬威军系统的人才,同时因为剥夺了军队对地方的治理权,军队对地方地后勤支援越来越依赖,所以黑山军也在不知不觉的与扬威军融合,这是张燕、李晓都乐于看到的,由统一调配后勤开始慢慢的改变两支军队原有的山头主义

黄巾军的人才来自扬威军系统,而扬威军的人才则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培养,一个是科举招生扬威军的底子薄,虽然李晓对人才地培养投入无数心血,但育人如同育树不可能一朝见功,见效慢,没有一、二代人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基础打不下来,剩下唯一可行且见效快的方法就是科举考试,面向天下招收人才,所以李晓科举很是上心这一次放在邺城的科举也不例外,在科考钟声响起的时候,李晓照例忙里抽闲率心腹之臣视察考场,一来表明自己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二来他也想仗着自己对历史地认知看看考生中有没有自己知道的人物别临场失手被刷下去跑了人才,历史上不乏著名人物就是通不过科考的例子临场发挥和政治观点都和录取的标准息息相关,一个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被无情的淘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