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迷途 第一百五十九章(3 / 4)

加入书签

严华神情严肃的应是

李晓微微叹了口气,道:“自大贤良师举事以来,由于缺乏组织,军队良莠不齐,纪律是谈不上的,而且走一处吃一处,吃光抢光,犹如蝗虫,所以在天下人眼中,别说是豪门大户,就是一般还有口饭吃的老百姓都对我们黄巾军退避三舍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用我们的行动去告诉天下人,现在的黄巾军已经不同了,她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我们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有爱民如子的军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天下人才来投如果说占领并州是我们从自家门里跨到门外的一小步,那么占领邺城就是我们跨出的一大步,这一大步跨出,我们就从隐蔽的自家小屋里完全的走出了家门,把自己袒露在天下人的眼前,是美是丑任人打量评说那么到底是美是丑,是好是坏,别人怎么看我们,全在我们自己,而进入邺城就是天下人打量我们的第一眼印象,所以我战战兢兢,心头忐忑啊”

说着,心头沉重的李晓走到大帐门口,掀起帐帘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繁忙但却井然有序的军营,面目朴实坚毅的士兵在各司其职,忙碌之中透露着隐隐威严的杀气他深深凝望了许久,深吸了一口气心道:“千军万马,辎重如山,这一场大战我把所有能拿出来的本钱都压上了所以不要怪我心狠手辣,把那个王风砍头示众,战场上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在战场外就没有输地理由我们浴血拼杀的胜利果实绝不能就这样毁在某些极少数的人手里”

作为部下,可以对战局表示忧虑和紧张但作为主帅,你不能有第二种表情,展示给人的,永远只能是胸有成竹,否则主帅都没有信心,军队凭什么保持士气,一往无前?在原来的时空李晓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最大的官也只是班长,所以最多地也不过是对一个班的士兵生命负责,但是现在,他肩负地是整个黄巾军的命运,甚至是整个汉族的命运,因为他知道历史,如果沿着这条轨迹下去而不变的话中原大地将会进入五胡乱华南北朝数百年的杀戮时代,直到隋唐才真正安定下来,数百年的战乱导致汉族几近灭亡如果不知道历史倒也罢了,正因为了解,所以紧张,紧张的令李晓都快透不过气来

来到这个时空之前李晓就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来到这个时空之后又经历了一遍百战余生,按道理应该说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还能令他真正感到紧张了,可是这一次,有点不同,因为这一次大战地胜负,将改变历史

说实话,庞统对这次冀州战役的作战计划是极为疑惑的,原因是计划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把攻占邺城看的太过容易,而攻占邺城又是作战第一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一环如果被卡住了,邺城久攻不下,待敌军大军云集,整个扬威军都将陷入腹背受敌极危险的境地但是邺城岂是那么好打的?邺城乃是冀州重镇,素来就是军事要地,汉末十余年来战火纷飞,邺城地防御已经修茸地很完善,袁绍占据冀州后把邺城做为统治中心,又对邺城城墙再次加高加固,这样一座堪称坚固的军事堡垒,只要人粮充足,守个三年五载都不是问题可是在作战计划里,完全没有看到对这一困难地充分估计,以这样的心态去打邺城,庞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作战计划是大将军李晓亲自制定的,并得到了副总参谋长贾诩的赞同,庞统虽然再三对李晓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但是李晓不为所动,坚持己见,庞统又试图去说服贾诩,贾诩不动声色,既不说可,又不说不可,一脸的深不可测,让庞统摸不着路数

庞统才华横溢,本是颇为自负,但在见识越了他两千年的李晓面前这份自负自然是荡然无存,源于对大将军李晓的敬重,一向狂傲的庞统收拾起性情,以一种学子求知般的心态进入了扬威军内部,彻底的投身于这一股兴的政治势力当中他自知进,缺乏资历,人微言轻,最后只有把焦虑埋在心底,一头扎进海一般的情报里,分析敌情,寻找破绽,准备在关键的时刻露上一手,一鸣惊人

李晓目视庞统,面带轻松的笑意,道:“颜良、麴义没有二十天到不了战场,而张颌即使按这样的度南下,那也要大约五天可以抵达邺城城下,完全可以不管他现在邺城外围已经扫清卫河以南交给徐晃,我们不用操心,明日修整一天,后日按计划攻城,文和,你把命令传下去”

“喏”站在帐中像影子一样的贾诩应了一声

庞统一愣,道:“大将军主力全部攻城,打援交给谁?张颌亦有两万兵马虽然远道驱驰不堪战阵,但对我军地侧后毕竟也是不小的威胁”

虽然黄巾军的历史已经因为李晓的加入而改变了,如今占据并州、长安,割据一方,成为各方势力竞相拉拢的对象,但是这样的改变在李晓看来并不足以撼动历史的根本,天下实力最强的还是袁绍和曹操如果在袁绍统一冀、幽二州,曹操占据中原之后,黄巾军仍没有从贫瘠的并州杀出去,那么即使扬威军地战斗力再强,再面对强敌时也终将因为后勤补给的匮乏而崩溃

再强大的军队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提供消耗的稳定来源,那么就如建在沙滩上的城堡一样,大水一冲就倒,而且城堡建造的越大,倒地越快现在黄巾军所有不事生产的部队加在一起大约有六十万上下,这是源于黄巾军内部矛盾的特殊情况造成的,这样庞大的军队即使是整个大汉十三州来养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单以并州和关中是养不起的,所以黄巾军要不停的发动对外战争,以战来养战,用缴获来养活军队,否则无以为继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黄巾军的崛起,除去外部因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一次黄巾军发动战争,都是在存粮消耗地快差不多地时候主动进行,也就是说,如果哪支部队能挡住黄巾军的前期攻势,把战争拖入僵持阶段,胜利基本上就掌在手中了,遗憾地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方势力能挡的住现在的黄巾军全力一击

这次冀州战役的发起时机你可以说黄巾军挑选的很及时,也可以说压根就由不得黄巾军犹豫,这是最后的机会,再不抓住,等袁绍完全吞并了公孙瓒,除去这个后顾之忧,把注意力转向并州,黄巾军将面临大的困难现在冀州袁军在对困守易京的公孙瓒发动最后一击,而曹操的主力也已经对徐州发起了攻击,这个时候不与袁绍决战,什么时候决战?公孙瓒可以牵制袁绍,所以不能灭亡,黄巾军也不能把侧后暴露给缓过手来的曹操,阶级立场的不同,注定了黄巾军和兖州曹操是死敌,谁也不敢说等冀州大战正酣时曹军会不会对黄巾军背后插上一刀所以李晓在关中留下了一部兵马,西防西凉,东可以出函谷,直下洛阳,威胁许昌,并让余毒部南下河内,屯兵黄河以北,填补扬威军出击后军事防务上的空虚,掩护出击冀州的扬威军侧后,对李晓来说,雄才大略的曹操比袁绍危险,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这一次,黄巾军可以说能拿的出来的实力都拿出来了,砸锅卖铁一锤子买卖,赌赢了不用说,将赢得一切,一旦赌输了,那就不是一场失败可以形容的,而是雪崩般的崩塌这是一场李晓承受不起失败的战役,不是说李晓经不起打击,而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不管以往是在生存中挣扎还是在夹缝中求发展,李晓都可以坦然接受失败因为他还有时间东山再起,输光了大不了再来,那时的曹操还看不出有霸主地苗头,而公孙瓒也压的袁绍喘不过气来可是现在的形势已经明朗了,中原曹操一家独大,而河北的主人将在黄巾军和袁绍之间产生,黄巾军将独立承受袁绍的全部压力当外敌消失的时候,留给双方的缓冲余地也就没有了

李晓微笑道:“我只留给攻城部队两天的时间,两天内拿下邺城张颌若是五天后能赶到邺城,正好调头把他吃下,何须特意留下打援兵力?”

庞统闻言愕然,两天拿下邺城,不是自己的耳朵出问题听错了就是大将军疯了,两天拿下邺城,这怎么可能?可是大将军的脸色很正常,参与军机制定的贾诩仍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难道真地是自己听错了?

庞统正要开口,突然袖子被人扯了扯,转头看,却是神色平静的司马懿却听司马懿道:“士元大将军制定这样地计划,必有大将军的把握,要相信大将军”

司马懿现在与庞统共同参机军务,为李晓的左膀右臂,庞统的忧虑司马懿当然知道,不过做为老部下司马懿对李晓在军略上的指挥显然要比庞统盲从的多,这是一场接一场的胜利打出来地威望,就算司马懿这样千古闻名的军政天才在军事上对李晓也只有一个“服”字司马懿压根就不相信李晓会在军事上出现这么大的失误,里头肯定有什么玄机是自己不知道的,不过其中既然有自己不该知道的秘密那就不必多问,自己只管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别的不用多管,这是一个军人最基本的准则庞统刚刚从军,对扬威军和李晓都缺少了解,所以就不像司马懿缺乏必胜地信念说白了,就是对李晓还不是盲目的崇拜信任而这一点,正是扬威军政治部努力的一个方向

“邺城内集中了河北的豪门世族,还有一个苟延残喘的傀儡伪大汉朝廷,其繁华只怕是甲于天下,其影响亦是牵动天下,所以它不同与我们以往攻占的城池,那只是一地一州地影响,即使是长安,在皇帝和朝廷出逃之后也从天下的风暴中心沦为了一座没有实际意义的贫穷的空城而邺城完全不同,它是天下第一势力袁阀的老巢,里头还有一个大汉朝廷,攻下了它,则标志着我军从割据一方正式转为参与逐鹿天下,真正的成为左右大汉格局的第一势力同样,由于邺城对天下的影响,它吸引着所有汉人的眼光,进入邺城的我军其一举一动好地坏地也都将暴露在天下人面前,所以……”李晓对严华郑重的叮嘱,“军队地纪律是重中之重,绝不准出现劫掠现象,这是你们政治部第一要务,哪一支部队出现了这种现象,主官撤职,违纪士兵斩首,绝不姑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