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内政风雨(二)(1 / 3)

加入书签

南华还在战争期间,面对百万日军,如此少的兵力,怎么能行?但他们的总统总是能让他们惊喜,也有着不一般的超前意识。所以,南华军还是四个军,八个师,就这点军队想上升一级,谈何容易?

对余昌来说,能成为少将,也就相当不错了,何况他没参加过战斗,也没亲自指挥过作战,一直是管军需和后勤。

很多将领认为他的职位是靠着拍翟勤马屁升上来的。这让余昌心里很是不满。以总统意思为转移有错吗?哪个人不是一样?为什么自己就是马屁精?这让他有些愤愤不平。因此,也就显得和其他军队将领格格不入,在军队方面有些孤立。

但余昌掌握着所有的军需后勤,也不是有人敢轻易得罪他的。特别南华军老资格的,基本都上升到不指挥一线军队的位置,新上来的指挥官资历浅,所以余昌的分量不容忽视。

最近,他也有些烦恼,原因当然是自己又结婚了。对于他没有回中国寻找自己的夫人,而是和当地女人结婚,在南华内部影响不小。翟勤年轻,并不代表南华的军队将领都年轻。

第302章 内政风雨(二)

翟勤脸色平淡,余昌有些不明白,总统除了在正规场合上表现严肃,在私下并不是多严肃,特别是对一同起家的这些人。余昌也是当初独立旅的人,如果抛开当初最早的独立大队,余昌是和沈方辉、张秉孝他们一个级别的,也是南华为数不多的少将军官。

南华因为军队数量少,所以,建国后对军衔上升控制非常严格,想上升并不是太容易。南华正式确定法律那天起,原国民政府授予的军衔全部废除,对南华将领重新授衔。

全国这么大,军职军官也不少,但十几万部队,中将军衔的只有四个人,那就是沈方辉、陈冬生、雷振生和郑同苦。其他全是少将一级的,就连四大军区司令也只是少将,南华多出一个准将。

这样很多战功卓著的师长和旅长也不过是准将和上校,这样控制军衔,是翟勤照世界军队建制来设定的。因为高级军衔并不等于有高级军事指挥才能,弄得一大堆高级将领,也不见得有多大能力。国民政府高级将领多,弄不弄就出来一个上将,但含金量却是零。

有很多军官并没有成家,所以南华稳定之后,翟勤的家里人一到南华,翟勤让外交部和中国国民政府方面协商,尽力把南华军人家属接来南华。都是抗战有功将士,哪怕是一个士兵,翟勤也要负责。

对这点,国民政府表现了大度的一面,积极配合。老蒋也不敢不配合,因为他的运输大动脉,掌握在翟勤手里,所有的美援物资都是通过海防到昆明的铁路运输的。

为了大量牵制中国的日军,罗斯福政府不得不加大对国军军队的援助,这让蒋介石很是得意。他也很长脸,为配合香港进攻,日军发动的长沙战役,在薛岳的努力下取得了胜利。这一次,因为江西在手,日军从武汉方向发动进攻,薛岳没有侧翼威胁,取得长沙保卫战胜利。

对美国来说,一个是翟勤,一个是中国,是他们最头痛的。管不行,不管也不行,又都是不听话的主。可是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美国也有些忍气吞声,也想等着战后再处理。目前两家谁也离不开美国,也不敢太过分。

因为钟顺牺牲,柳芸重伤,特种大队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解散了。连柳梅也退役,很多人进入其它部队,也有人转业进入地方,但大部分充实到地方警察部门。

翟勤开始实行军队正规化管理,逐步组建海岸防御部队,也就是以防御部队为主的地方部队。他效仿后世的经验,组建武装警察部队。

这是有别于国防军的武装,数量也有限,使用队级名称,和国防野战军严格区分开来。他们隶属于警察总局管理,没有飞机,没有军舰,基本都是轻武器,用于边境警戒和治安守卫,所以特种大队的人基本全部进入这些部门。

这样做的目的,翟勤是想在战争停止后,保持国防军的数量,不让国防预算大量投入到军队数量维护上。未来是高科技和远程打击为主,并不是庞大的军队数量为主。

南华的学校都有军训课程,并不缺少兵员。也有相应的预备役制度,所以翟勤并不打算多养多少军队。想把陆军数量控制在十万人以内,这些决定对军方将领来说,并不能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