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幽州文治 (一)(3 / 3)

加入书签

梁正英却不似他这般脓包,听出黄泊年话里有话,低声道:“黄大人,李兄一时糊涂,您莫跟他一般计较,我们既任职于辽,眼大辽有难,自不能袖手不顾,不过…”他话说了一半,缓缓止声,不再多说,似笑非笑的向了黄泊年。

黄泊年微微一笑,一手端起茶盏,挡在唇边,低声道:“食君俸禄自当忠君之事,适逢国难,虽有心除贼,奈何手无缚鸡之力,既不能冲锋杀敌,也只得安守城内,解将士后顾之忧,若贼灭,我等自能在青史上一留助君复国之名,万一城破,我等也无回天之力,惟有留得残躯,或远遁他处,或另寻栖处,徐图日后之事。”

请推荐

更多更好无错全小说,尽在。

黄泊年拈起一张油饼,慢慢掰开,却不放入嘴里,缓缓道:“至于这重新调派城中官吏,核实钱粮之举,智有他的用意,与拓拔战这一仗既是苦仗,也是一场持日长久的大仗,大战在即,自要备足军需,城外开战,城内则需安稳,幽州城里几百位文武官吏良萎不齐,有尽心办事的,也有滥竽充数的,太平时日倒不在乎多几个混饷充数的人,可一旦开战,就需上下一心,各施所才,所以智要重任各处官员,因为他不但需要一批能吏,更需要对大辽忠心耿耿的义士,能在危难之时为他分忧解难,安定人心,这件事,智做得很对,这少年,很老练。”

“可他让我们都赋闲在家,这算个什么事?”李全一脸不服的道:“是把我们都当成一群庸吏,还是不信任我们?”

“赋闲在家只是一时之事,难得几日清闲,正可解乏散心,这可不是什么坏事。”黄泊年放了小半张碎饼到嘴里,慢慢咀嚼,又一笑道:“你忘了吗?那袁从此刻就算想赋闲在家,也没这福分了。”

一听到袁从的名字,李全顿时噤声,袁从想向拓拔战求降之事他们几人都知道,前日公主一入城,智立即命人把袁从拿下,斩首示众三日,想到袁从如今还高挂在太守府前的那颗满脸惊恐的首级,李全哪还敢再说什么。

一旁的梁正英知道李全几日前曾和袁从商议过暗中出城投靠拓拔战之事,见他变色,心里好笑,安慰道:“李兄,已经过去的事,没人知道,自然也不会再有人理会,李兄是位能吏,智王日后少不得要重要于你,何必满腹牢骚,安心在家过几日,说不定还有升迁的机会。”

“升迁?”李全满脸苦笑,“这时候就算给我个太守做,那也要有命当这官啊!”他往四周瞧了一眼,忽然凑到黄泊年面前,压低声音道:“黄大人,眼这大战在即,智虽然说得天花乱坠,可拓拔战手下那二十几万黑甲骑军可不是好惹的,真打起来,覆巢之下难有完卵,我和梁正英都跟随您多年,还请您老给我们提点一条自保之路。”

黄泊年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李全,这几日只听见你满嘴牢骚,还以为你是对赋闲之事不忿,原来是既贪生怕死,又舍不得抛下此处富贵,是吗?”

李全脸上一红,涎着脸道:“黄大人,我们都是汉人,犯不着去为辽人拼命啊。”

“闭上你的臭嘴!”黄泊年神色一冷,低斥道:“你这蠢材,如今全城百姓不分辽汉,都一心想着复国除贼,被人听到你的唠叨,你就是在给自己惹祸,亏你还是个读书人,就不知莫惹众怒?再敢于人前提起什么汉人辽人的自私念头,老夫第一个不放过你!”

李全吓了一跳,一张脸涨得通红,连连应声称是,肚里却暗暗腹诽,黄泊年此时倒是一脸正气,难不成还真想把这老骨头送在幽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