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人多力量大(3 / 4)

加入书签

西北纺织业推出了新产品——毛衣,这东西迅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妇女只要学会织毛衣,自己就可以买毛线回家自己织毛衣。这使西北羊毛有了很好的销路。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也带动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当商品多了,人们自然也就富了。

西北财团的牧场,用不断深化的专业管理,加上汽车等运输工具,以及选用良好品种,加上在兰州证券交易市场进行集资,因此发展得很快。这样专业化的畜牧产业,才是最有价值的。

西北财团的资产重组也随着铁路修进四川,也吸纳了第一批四川地主、商人,西北财团的规模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随着西北财团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各阶级对于满清已是越来越不屑了。

随着西北政府的崛起,此时中国各省的气氛极为诡异。人们反复一夜之间,感觉满清政府已无任何威信。

陕西农业这一年迅速的完成了土地资产重组,实际上这年头的地主,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民,随便拉一个出来,日子都比大部分地主要过得好。加入西北农垦公司,以土地方式入股,却是能让他们的收入还要有所增加。陕西地主及自耕农,大部分都陆续选择入股。

完成了土地资产重组的陕西,土地所有阶级也被绑上了同一辆战车上。商人阶级也通过购买西北实业股票,也坐上了西北这辆战车。

此时的西北,形成一个团结的利益集团。

资本家与工人,是存在矛盾的。但是在西北不同,西北政府不仅代表着西北财团这个利益集团,同样也代表着西北人民,甚至是整个中国人民的利益。西北财团的目的,是为了民族利益而考虑。所以在西北,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并不突出。

在西北,工作时间虽然长达十个小时,但是对于工人们来说,这样的劳动强度完全可以接受。工资方面,在他们看来已经很高了。而西北集团走的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路线,因此有足够的底气给工人涨工资,西北工人的工资年年都在上涨,从1900年的3两白银,上涨到了1908年的8块银元。

各地方督抚大臣们,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些汉族督抚大臣们,对于清政府的政令甚至都敢阳奉阴违。一些地方督抚大臣,甚至是公然与西北政府展开一些商业合作。不过这些督抚大臣们对西北政府也有一定的戒备。因为西北军攻入北京时,查抄了大批的京官。他们也害怕哪一天西北政府把他们给查抄了。

湖广总督张之洞已彻底明白满清气数将尽,清政府已重病难返。但让张之洞一定程度感到欣慰的是,西北政府尽管出自山林草莽,很多时候会到处抢钱,但是对工业和民生却极为重视。

“日后可震慑四方蛮夷者,定是西北无疑。”张之洞还做出了如此的评价,此时的张之洞年事已高,所追求的东西也不多了。他就像是一个看客,看着西北在湖广大肆投资、渗透,却从未进行干涉。

湖广作为长江经济的重要省份,自然是西北渗透的重点。也是1907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与西北进行资产重组最为快速的外部省份。

这样的工资,在工人看来是非常高了,吃饭穿衣是不用发愁了,也有能力供养小孩上学。

当然,随着城市化的展开,工人一边要支付一定的教育成本,还要考虑住房的问题。所以每个与十块银元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当前经济是以发展出口型经济为主,因此西北集团计划在橡胶股票神话破灭后再来一次大幅度的涨工资,从而培育起内部消费市场。橡胶股票一完蛋,世界经济肯定萧条,出口型经济是不好发展的。

大量的投资在持续的增加,绥远、察哈尔两地的农牧业投资也陆续展开,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绥远河套地区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察哈尔则有丰富的牧业资源。西北集团甚至早就把手伸到了热河。

热河地区有大量荒芜的草场,这些草场被西北集团陆续开发出来建设成牧场。

西北集团的材料深加工能力不断强化,如羊毛、羊皮、裘皮这些原材料运回西北后,西北集团已不再直接出口,而是自己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成品出售。张家口的草原贸易中心的地位遭到了西北草原产业的强大冲击。被运到张家口的原材料逐渐减少,或是被卖到张家口后,又被运回西北的工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