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冬游西湖(2 / 2)

加入书签

方斌嘻嘻哈哈,挟起一块西湖糖醋鱼,送到玉儿嘴边,“来,先奖你个小的,晚上奖你个大的。”玉儿嗔他一眼,张口接着,满面春风。

下午又去看了西冷印社,方斌对这一行不太懂,草草逛过,看了秋谨墓,凭吊不世女英雄。最后逛了逛中山公园,买了几件纪念品,然后打道回望湖宾馆。</dd>

“看,方斌!”游艇上人不多,玉儿依偎在方斌身边,指着湖心喊。顺她指示的方向看过去,有两只野鸭子在湖心游逛。

“那是一公一母两公婆,你猜哪只是公的?”方斌有心逗她,凑在玉儿耳边,哈出的热气弄得她直痒痒,嗔他一眼:“我猜不到,你看得出?”方斌笑笑,“左边那只是公的。”玉儿不信,“你瞎蒙的吧?”方斌抱紧了她,“有三个辨别法,先看羽毛,鲜毛亮羽的是公的,就象人,靠衣帽光鲜来吸引异性。”玉儿抿嘴一笑:“有点狗屁不通。”

方斌也不反驳,“第二听叫声,公的嘎嘎叫,母的哇哇叫。”玉儿仔细铃听,左边那只还真是嘎嘎地叫着,看他一眼,笑容可掬,似乎在说你真还懂一点。

“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方斌嘻皮笑脸,一副坏笑,玉儿知道他准是没正经了。“第三看尾巴,上翘的是公的。”玉儿不明白,没见他说什么难听的话啊?仰了脸看他,“为啥?”方斌促狭地一笑:“男人是不是公的?你摸摸,我的那东西是不是上翘的?”玉儿一下羞红了脸,柔情地嗔他一眼:“我就晓得你没正经,刚才还纳闷呢。”方斌心里一荡,这个婆娘,温柔敦厚,不管自己如何没正形,她从来不会说他一句重话,哪怕是轻轻巧巧地戏骂一句,自己最迷恋她的也正是这一点,俯身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船过湖心亭,远远看见雷锋塔,那里留下了白娘子和许仙凄婉的爱情故事,晨雾蒙胧中,显得十分单调落寞。不一会儿来到三潭印月。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小船在孤山靠了岸,方斌拥着玉儿去游孤山。虽然没有到过杭州,也没有游览过孤山,但作为江南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天下美景尽在胸中,这时便成为方斌最好的导游,两个人不跟大队,专门找人少的地方去,相依相偎着,一边走一边给方斌讲解。西湖素有“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的说法。因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屿。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然而却是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岛屿。它东接白堤,西连西泠桥,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碧波萦绕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孤山之美,荚在湖山辉映;孤山之胜,胜在文化渊源。

方斌对知识渊博的老婆十分满意,在她脸上亲一口。“听老婆一席话,真是多读十年书啊!”玉儿柔情一笑:“那是!你要付我导游费啊。”

“好的好的!”方斌嘻嘻哈哈,“晚上我奖励你。”玉儿脸一红,知道他又在想什么了。一路来到孤山寺,玉儿说:“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连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又给他讲起了梅妻鹤子的故事。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是宋代著名的隐士。他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发愤读书,好学上进。林逋性情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初游历于江、淮之间,而后归居杭州,在西湖孤山结庐隐居,二十多年没有进城。真宗皇帝闻其名,赐他粟帛,诏命地方长官须‘岁时劳问’。林逋脾气很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子,但却酷爱梅花、仙鹤。相传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绕屋种梅三百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咏梅名句。他有只仙鹤,取名‘鸣皋’。每逢客人来访,林逋不在,童子便开笼放‘鸣皋’翔云报信。诗人见鹤,即回家会客。因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即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看来这并非夸大,至今,在孤山北麓,仍立一小亭,人称‘放鹤亭’”。

方斌满面崇敬,捏捏玉儿的屁股:“老婆,你把我给镇住了。”玉儿狐媚一笑,拍拍他的手:“叫你晚上有时间多看点书,这下晓得有用了吧?谁让你一天到晚粘着别人?”方斌的心儿都要让她荡飞了,胳膊一紧,抱住了她凑在耳朵边说:“你就是我最好的书啊?我要象块牛皮糖样的,粘你一万年。”

中午在楼外楼吃饭。这也是一个长生故事的地方,玉儿娓娓而谈,南宋林升的一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流芳千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