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举张榜(3 / 3)

加入书签

“师傅,你为什么不让夫君去参加科举啊,要我说,夫君要是去了,还能让骆宾王那十六岁的小子拿到状元?”小武嘟囔着嘴巴,朝徐阳撒娇道,她还在埋怨徐阳不让狄仁杰参加科举考试。

“小狄的官职为师自有安排,哪里还要走科举这条路。”徐阳摘下院中的一枝桃花,露出一丝笑容道。。。。。

。。。。。。(未完待续。。)

...

...

。。。。。。。。。。

“诸位爱卿,有毕业于国子监的,也有南山书院的,朕知道,国子监和南山书院向来不合,其中弟子更是暗中较劲,可是朕希望,你们进入朝堂,担任朝中要职时,要消除这种隔阂,为我大唐昌盛而努力,而不是将精力用在党派之中!”

阳春三月,春花初开,科举张榜的第五日之后,李二依照惯例,在曲江池旁的曲江阁宴请今年科举考试中获得不错名次的学子,在面对国子监学子和南山书院学子之时,他便说出上文这种话。

“臣等定谨记圣言!”那些士子们齐声回答道。

曲江池的宴会结束之后,李二奖励了第四届科举大赛的前三名,婺州义乌县的骆宾王,长安南山县的牛师赞,还有长安蓝田县的云亦,他们三个分别位列状元榜眼探花,同时受到了李二极高的表扬和封赏。

中国人的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又有金榜题名时为之最,由此就可以想象这些年轻的士子们的兴奋之情了。

骆宾王一直被南山书院的众多称作神童,他也确实足以配上神童这个身份,今年他才十六岁,就荣登进士状元,像他这种情况,在“三十老名经,五十少进士”的大唐,简直就像是一个奇迹一般,让人刮目相看。

李二自然也对整个号称神童的少年很好奇,在曲江池畔命他作诗,结果骆宾王一首,“?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引得满堂称赞,也是赢得了李二的满意。

曲江池册封之后,李二乘着玉撵先行回宫,而中多得士子们则是一起结伴春游,最终到达新修建的大慈恩寺中的大雁塔刻下自己的名字,雁塔留名,也算是千古流芳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