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酒酣笔畅,岳阳楼记(3 / 4)

加入书签

也不知怎地,陈三郎抓住了笔杆子,便仿佛抓住了一种坚定的信念,无可动摇。于是提笔,醮墨:

“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边际……”

他写的,赫然不是诗词,而是文章。不过所备的纸卷甚长,足以写完。除非陈三郎一气呵成,写出个万言书来,不过想来也不可能。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四小姐?

似曾相识,有些熟悉……

记得听谁说过……可是谁呢?

一时间,却恍惚想不起来了。

“公子,墨已好”

这些字句,排列严谨,形成对比,都是从站在岳阳楼上观望‘洞’庭湖,所见所睹的景‘色’描写。而因为季节不同,看到的景观特点自然不同,甚至具备极大的反差。

千百年来,前来游览‘洞’庭的文人‘骚’客不胜枚举,对于湖光水‘色’,形形‘色’‘色’,方方面面都有诸多笔墨留下。景物描写,堪称已经烂大街。故而陈三郎写到此处,虽然看着辞藻不俗,但并未有多少独到之处,足可称道——

笔锋一转,到了结句,借景抒情的段落到了:

敖青轻启朱‘唇’说道。

陈三郎望着漆黑发亮的墨汁,当手指执住笔杆子,瞬间,一颗心缓缓平静下来。

宴会的喧嚣热闹、酒意的汹涌、以及当前美‘色’的‘诱’‘惑’,都开始一点点远去。

这般感觉,很是玄妙。

读书人的“静”,与释道有所不同。释家追求的静,是一种“空”;道家追求的静,是一种“自然”。而读书人的静,更多的在于是一种“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的淡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