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抛砖引玉(3 / 4)

加入书签

换言之,那些没受过传统教育毒害的儿童,才是李永吉真正看重的根本人才。

为了能顺利推广新式教育,李永吉直接把目标对准那些对新式教育抵触不大的穷人子弟,而且还用免费读书,读书有补助等实际利益勾引他们。

另外,李永吉对新式教育下的青少年的重用也是有目共睹,别的不说,就说当年的少年亲卫团吧,如今除了少数人,大多数人已经都被提拔重用,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不一般的能量。

最有名的就是白云飞、李飞、张虎这三人。如今他们都是中国第一支摩托化机动部队的团长,说是少年得志也一点不为过。

然而,让这个政策要想顺利实行下去,不是光有政策就行的,还必须有大量的投入,不光是资金,还有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儿童的一切都还没开发,最容易作画,这时候灌输给他什么东西,他就会顺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不管是对还是错。

少年人虽然已经被提前灌输了不少这时代的文化,不过在没有简体字跟拼音字幕之前,学习汉字汉语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五年时间能通读三千字,并能熟练读写就算不错了。

李永吉在国内的时候,曾经让人专门做了一系列实验,统计过这时代的教育传承效率,结果发现,正常人读书五年,能熟练读写的汉字也就三千不到,识字率大概相当于21世纪的小学三年级的水准。

而除去识字率之外,读书五年的少年郎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比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差远了,最严重的就是数学能力,在晚清时代读书五年的少年人,算术能力只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的水准,甚至很多人连加减乘除都算不清。

也就是说,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尤其是九九乘法表这种算数学中基础中的基础,晚清时代一个读书五年的人居然还不会,也难怪外人都叫他们书呆子。

不过,这里面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个资金问题,因为要想让这个新式教育真正从儿童时期就推广开来。必须要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否则的话,空有好的政策,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投入,就只能变成另一个时空的印度全民医疗一样,只是个好听的噱头,毫无意义。

为了筹备资金,李永吉这才盯上了国家税收中的一大重点税收,也是封建国家最传统的重要税种——土地税!

反倒是那些没读过太多书,识字率不高,但早早踏入社会讨生活的少年郎,他们的算术水平都还不错,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从生活在学习嘛,毕竟加减乘除之类的算术能力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方方面面都会用到。

因此,就是这件事,让李永吉认识到,识字率并不是扫盲的唯一标准,提升整体素质,尤其是数学素质,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正是明白了这点,加上李永吉做事有些急于求成,因此他才下令对教育进行大范围的改革,并且加大对新式教育的投入。

一方面,李永吉改革学校制度跟科举制度,对已经有一定读书基础的年轻读书人进行及科学知识的普及,外加一些基础技能培养,希望让他们能拥有更多的科学素养,并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能当个工人技工什么的,要不然当个商人或者基层官僚,这样也勉强合格。

另外一方面,李永吉对小学教育却加大投入,直接用免费读书外加补助的方法,对适龄儿童进行现代化的教育,直接使用现代化的教材,希望他们能从源头开始,就接受更加正规更加科学的教育体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