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真凶是谁?(2 / 6)

加入书签

总之,正因为在东西阵线上,这种战壕战术都发挥了相当不错的作用,所以南北双方都很快就学会了这种东西,甚至连铁丝网这个玩意儿,也被双方学会了。

联盟国就不说了,他们虽然缺乏工业,自己无法制造,但可以直接花钱跟中国人购买铁丝网,中国人的铁丝网虽然价格贵一点,但实用性是没的说。

至于美利坚合众国,虽然无法购买到中国人的优质铁丝网,但他们有不错的工业实力,能够仿制这种铁丝网,就算仿制的铁丝网性能不如中国的,但好歹也是有用的,只要数目足够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从根本上说,现在南北双方之所以暂时保持一种相持状态,战壕战这种新战术的出现是功不可没的,因为这种战术让进攻一方加大了难度。

但是,这是一个机枪还不盛行的时代,所以战壕战术虽然出现并开始普及了,但防御方如果没有强大的火力做支撑,那么战壕的作用也相当有限,虽然会对进攻方造成强大杀伤,但如果进攻方不惜人命的铁了心进攻,那么只要肯付出比以前高三倍以上的伤亡,还是能够攻破的。

早在之前,联邦军的米德将军在葛底斯堡战役中,通过一种战壕战术,取得了一定战果之后,南方的北弗吉尼亚军团的指挥官罗伯特李将军,很快就学会了这一手,并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地区挖掘了规模更大,且更加复杂的壕沟阵地,并凭着这种好像蜘蛛网一样的壕沟阵地,有效的抵御了联邦军的优势军队,让对方根本无法对联盟军形成有效的进攻。

大家很快发现,一旦一方挖掘了上一定规模的壕沟阵地之后,这对进攻方将会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因为防御方的士兵数目只需要达到进攻方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就可以凭借大规模的壕沟阵地有效的抵御进攻方,而进攻方如果还想取得进展,无疑要付出比往常更大的牺牲。

在之前发生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中,作为进攻方的联邦军,面对据守战壕的联盟军,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但却毫无作为,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果,最终让林肯下决心撤掉了胡克的指挥官职位,让乔治戈登米德当上了波托马克军团的指挥官。

尽管胡克当了替罪羊,但通过那场战争之后,所有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壕的出现,尤其是配合那种看似简单,其实恶毒的铁丝网之后。对任何的进攻方都是一场噩梦,从此以后,战争形势将会彻底改变,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大家排好队,进行骑士对决一般的排队枪毙了。

换言之,战壕战加铁丝网的出现,已经改变了战争形势。尤其是大规模战争的形势,这让以往的运动战成为了历史。战壕战,或者说消耗战成为了主流。

所以,不管是合众国还是联盟国的有心人都很清楚,站好战术只是一种加强防守方砝码的东西,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强,这场战争也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当林肯发布了解放奴隶宣言以及强制义务兵役制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众国的兵力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而联盟国的兵员素质优势,在合众国的这种人海战术面前,终将被击垮,所以他们除了要想办法继续扩大兵员外,也要积极的寻求外部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不止是罗伯特李会修战壕,联邦军的米德将军也会修战壕。所以在东线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一带,双方根本就是互相呆在战壕里,然后进行一种静静的对峙。

除此以外,在密西西比河下游的西部战线上,中国人虽然靠先进的武器以及突然袭击,连续吃掉了美利坚合众国的两个主力军团,但依旧在孟菲斯城下停下了脚步。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那是后勤不济了,但也有人相信,中国人不再乘胜追击。跟纳什维尔的战壕阵地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信者都认为,中国人止步孟菲斯,不再趁机打下兵力不足的纳什维尔。就是因为詹姆斯麦克弗森将军早在之前就在纳什维尔周围修建了一圈战壕,后来又发动市民进行了扩充与加固,而正是这些战壕让中国人觉得进攻得不偿失,所以才不去攻打。

最后,美国人自己都信了这个说法,并且认为中国人放着纳什维尔不打。既有后勤不足的原因,也有纳什维尔修建了战壕阵地有关。因为那种战壕阵地,正是克制机动作战的最佳方法,中国人哪怕有所谓的铁甲车,面对这种坑坑洼洼的战壕,也肯定是毫无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