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建军的三点说明(3 / 3)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军事总结的经验,比如孙子兵法等,但一来这些兵法晦涩难懂,二来世易时移,古代兵法在练兵列阵方面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唯有行军作战还有借鉴可言,但在这时代的中国,最缺的不是行军作战的谋略,而是刻板实用的近代练兵法、先进的武器以及近代的军事激励制度。

说白了,那种很会随机应变的聪明将军是很少见的,也不容易学,而利用近现代军事制度去练兵操兵,却是大多数人能学会的。

只要自己功夫硬,也就是把兵练好,把武器准备好,来个一力降十会,那任凭你怎么随机应变,只要硬碰硬打不过我,早晚你还是个败。

很显然,李永吉的这三点说明,就等于是直接给了王三武等人一支近代化军队最需要的理论支持,是后世对这个时代军事制度跟理论的经验总结。不客气的说,李永吉拿出来的这三点说明,特别是那两本小册子,就算在英法列强那里,也是类似于神功秘籍一样的神器。

有了这些,再配合李永吉弄来的新武器,李永吉相信,至少在清国的地面上,同样人数的军队他可以稳吃,三倍的敌人可以稳赢,五倍的敌人能够不落下风,十倍的敌人能够从容退却。

旗灭,军消!

军旗是全军的军心士气凝结之物,哪怕在最坏的情况下,宁可自己提前毁掉军旗,也不能让敌人夺走!

军旗旗杆中的官兵名录,会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更改,毕竟士兵是需要不断更新换代的,但不管更换多少名录,之前的名录都会被仔细保存下来,等以后建了忠烈祠之后,会把这些名录存放到忠烈祠中,去享受世人的膜拜与供奉。

这样一来,可以说是让官兵们在活着的时候就能有一份被人铭记的荣耀,能有个地方去参观膜拜,就算死后,也能享受死后的哀荣,并让自己的后人凭吊,这对敬畏祖宗的中国人来说,尤其重要。

官兵名录中阵亡的官兵,会特别用红笔画杠披红,正常退伍的则不会批红;另外在战场上当逃兵,或者有重大原则性错误的士兵,名字就会从军旗名录中删去,表示不能跟同僚一起进忠烈祠享受供奉与膜拜。

总而言之,有了这么多周密的准备,李永吉相信只要这支军队一旦练成,就必然立于不败之地!

很明显,李永吉这是打算套用后世日本鬼子的军旗制度,再加一点改变,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凝聚军心士气。

在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理想的时代,要想让士兵有高昂的士气,除了要有高强度的训练以及高额的饷银外,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有最挂念的东西,也就是戳到他们的痒痒处。很显然,好面子敬祖宗的中国人最喜欢众人瞻仰,也最信死后的哀荣,因此这军旗魂的策略,应该能够凝聚起军心士气。

说完这三点之后,李永吉就不再说什么了,之后就是让大家自己讨论,然后照章执行。

由此可见,李永吉是一早就有所准备,他压根就没想过找外国人来训练,而是要让这些人自己学习自己训练,用个俗话说,叫在摸索中前进。

其实西方的军事制度,也不是说他们的人就多厉害,主要也是他们的整体发展的不错,依托工业,有了一套自己的系统化的军事制度,这些军事制度说白了也是一些前人总结的文字经验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