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1 / 4)

加入书签

当然,这是玩笑话。

只是上辈子活在美颜相机和靓照抠图横行的疯狂年代,刘彻对现今大汉如此劣质的相机和相片兴致缺缺,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子所不欲,未必旁人所不欲也。

就现今这年月,对相机和相片感兴趣的人数不胜数。

尤是瞧出远大“钱景”的贤王刘非和国舅田胜,争先恐后的为帝国科学院“捐资助学”,捧着重金请求产学合作。

(抱歉,抱歉,又断更了,前天坐动车戴口罩,竟然晕车想吐,差点被列车员小姐姐逮起来,在车站折腾了好久,耽误了行程,造成连锁反应,昨天半夜才回到家,悲催!)

世间有许多事儿,乍是一想,挺难,用心再稍稍琢磨,觉得也不是完全摸不着头绪,真正专心去捣鼓,往往才发觉,也就那么回事罢了。

关键还在肯不肯下力气,花功夫。

烧制玻璃的法子,大汉工匠已掌握二十余年,手艺虽愈发的精湛,甚至能纯手工研磨出合格的透镜来,然想从根子上提高品质,却非寻常匠师能办到的。

玻璃中的气泡和原料杂质带来的异色,想要真正得到解决,还得用化学方法。

清河王刘乘本也对此兴致勃勃,故而一拍即合,在继续改进感光涂料之余,更调拨了不少奴匠,对玻璃的品质提升进行攻关。

为甚是奴匠,却不是诸位博士?

盖因没有太大必要。

澄清剂和脱色剂的大致配方,在相关理工典籍中皆有所提及,关键是在现有条件下,用甚么添加原料和配比,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提高品质。

帝国科学院的博士们,总有比这更重要的科研项目要攻关,且过去二十余载,饶是望远镜乃至简陋的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对玻璃的品质要求也不算严苛的,勉强够用了。

毕竟,汉人用天文望远镜赏月观星,也就是瞧个新鲜,难不成真要研究甚么红移,观测甚么黑洞啊?

直到前年夏天,帝国科学院高聚物研究所无心插柳,试制出了感光涂料,清河王刘乘欣喜之余,又捣鼓出了胶片和相纸,这才发觉,照相机的镜头对透镜的焦距、折射度和透明度要求都颇高。

黑白艺术照,朦胧就是美,可也不能张张都朦胧啊。

皇帝刘彻是不怎的在意,毕竟上辈子学化工的,超大型透射电镜都摆弄过了,不比全幅单反高端大气?再清晰的相机还能照出分子链和原子簇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