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长安雪(1 / 4)

加入书签

后世甚至出现了一种偏激的说法:稳定就是发展最大的原罪!

刘彻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推倒长安城的围墙,推倒长城。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连成一个新的长城。内施王道,外施霸道,才是个天/朝上国该有的气势!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那茫茫的北方草原。匈奴不足为惧,哪怕刘彻没有转世,史上的汉武帝也将他们赶到欧洲去祸害暖花开的ri子,重新冒出头来。

斩草要除根啊!刘彻遥望北方,微微眯起了狭长的双眼。

当然,忧国忧民不是这场冬雪的主se调。在王老实家中,就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ri光寒。

长安城下了入冬来的首场雪,神禾塬、谲河旁被白雪覆盖,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站在高台上俯瞰全城,刘彻自是万般滋味在心头。

也不知道前世bei jing是不是也一样下起了雪?被白雪覆盖的紫禁之巅,是否会在冬ri暖阳的照耀下,变得晶莹而剔透。

bei jing的紫禁城是jing致而华丽的,却总给人一种拥挤和压抑的自我防备。在长安的未央宫,刘彻感到一种更为大气磅礴的豪迈之气。也许,皇宫所体现出来的,不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更是整个民族的jing气神吧。

狗蛋要上学了!

至于作为京城而言,刘彻心中还是把秦朝的咸阳城摆在了第一位。咸阳初建时有外城墙,后来随着秦国疆土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范围也大幅度扩张,修建外城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扩张的速度,干脆就不再建了。

西汉的长安就开始建设高高的围墙了,也许是匈奴实在是太强大,强大到巍峨的长城也阻挡不了他们牧马中原的脚步。长城啊,是后世华夏的象征,是古时农耕民族不得已而为之的屏障,却也是中华民族心中长达数千年无可逾越的藩篱。

一种封闭的心态,长久后衍生出的自我满足,让整个民族都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对外,显出泱泱大国的气派,示之以仁义。哪怕是一代圣王唐太宗,竟也为了一个天可汗的名头,给游牧民族送去工匠,送去先进的技术。不知道他在享受属国朝觐的时候,有没有想起高丽那座用数万唐朝将士人头累起来的高高的京观?不知道他在鄙夷隋炀帝是暴君的时候,有没有想到隋炀帝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快意恩仇?

对内,高高的城墙,将统治阶级牢牢的包围起。这是心的围墙,就在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形成后,注定了我们再也摆不脱这层层的枷锁。工匠和商人,遭到了长达两千年的压制,让中华民族损失了多少次社会进化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