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都是观众”(3 / 5)

加入书签

“博士,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获奖时的感受?”

与刚才一样,主持人一左一右地站在刚上台的穆利斯博士身边,先进行一个简短的访问。

“当然可以。”

穆利斯博士很滑稽的踮起脚四处张望了一下,旋即不无自嘲地笑道:“相信在坐的来宾中有很多人参加过nb实验室创始人、nb实验室技术应用学部研究员章程先生与夏遥女士的婚礼。”

他的话音刚落,一道刺眼的光柱突然打到55号桌。

科学界也是赶时髦的,正如孙晓光所说的一样,蔡扬志博士和陈午寿博士获奖的呼声非常高,香港教育界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香港获得诺贝尔奖的种子。

然而,“碳纳米管”的难以被制备性,决定了这条路三十年内很难走通。而诺贝尔奖又必须授予被确认了的成就,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俩获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章程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更不想把获得诺贝尔奖当成基础研究学部唯一的追求,端起果汁杯淡淡地说:“获不获奖无所谓,关键是要有突破性成就。英国科学家霍金了不起吧,可黑洞将一切----包括时间和空间全都约束在自己的引力场内,人类永远无法探测到,只存在于理论上。他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伟大成就。”

夏遥禁不住问道:“那为什么爱因斯坦可以?”

“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定只给那些已经证实成果,有实践意义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获奖不是因为他的相对论,而是搞了一个光电效应的小试验,可见不能以有没有获奖来论英雄。”

被人点了名,章程不得不抱着小章晴和夏遥一起站了起来,朝众人挥了挥手,然后用英语大声招呼道:“嗨。卡里!”

穆利斯博士搞怪地问:“嗨,章。还记得我吗?”

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科大学生,不失时机地递上一支话筒,在一千多来宾和师生们的哄笑下,章程只能接过话筒笑道:“这显然很难忘记,不仅因为我们是同事,还因为你上次去实验中心路上借了我1oo港元到现在都没还。”

来宾们笑得更凶了,连郑局长那么严肃的人都流露出一丝不经意的笑容。

正说着,第一个上台的史密斯教授被请到港督那一桌,据说等会还要一个授勋仪式,末代港督彭定康将代表女王授予他爵士爵位。

急促的鼓声又响起来,聚光灯再次把光柱打到两位主持人身上。

男同学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抑扬顿挫地说道:“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918年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这段时间正全球热映的电影《侏罗纪公园》,这三件事情到底有什么相关?答案是没有。但生物技术的一项明,却把它们给连在一起,这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bsp; a序列不断加以复制,使微量的dna以几何级数方式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允许我荣幸地邀请pcr技术的明者、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另一位获奖者、香港nb实验室基础研究学部化学中心副主任、香港nb医疗股份有些公司席化学家卡里-穆利斯博士!”

没有比一个实验室同时诞生两位诺奖得主更令人激动的事了。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宴会气氛再次被推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