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寄生虫”(2 / 3)

加入书签

“怎么说呢,我们就拿高校长打比方,在光纤研究上他是先行者之一,但最终产品的专利权并没有给他带来分文。这就像打工,雇主给你工资,他就拥有你的劳力和时间。做研究和技术开发也是一样,在我们实验室里想出的念头,拥有权就属于我们。如果这些念头对我们有用,我们在年终会给他们一笔奖励,或者给他们升职加薪。

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正常,但不管在香港还是在国内,都没有真正形成这么一套科研体系,更没有这种观念。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的考虑到这一点,省得将来把精力都浪费在没完没了的专利归属权诉讼上。”

丁爱国这才明白过来,深以为然地说道:“拿实验室工资,使用实验室设备,花实验室经费,研究成果就应该属于实验室。这个预防针打得好,不然麻烦多多。”

“其实我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章程轻叹了一口气,不无自嘲地说道:“对真正热爱搞研发的人而言,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做一份完全投合自己兴趣的工作,比如基础研究实验室郭主任、系统工程实验室孙主任,技术应用实验室黄主任以及柏林nB实验室那些德国同事,工作对他们也一种娱乐,工作为他们带来终身乐趣,还能得到报酬,根本不会纠结于专利权归属。”

在担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副总裁期间,他主管企业创新,领导‘资讯科技及企业管理部’、‘智力资本发展部’和‘市务及业界支援组’等部门给全港企业提供服务。打过交道的公司没一千家也有八百家,经验非常丰富。”

“人品呢?”

“人品更不用说了,太平绅士。道德楷模,身兼许多社会服务职务。可以说他们才是香港真正的管理者,而不是港督。”

“德才兼备,这我就放心了,”丁爱国想了想,又好奇地问:“三儿,听晓山说你还准备请一位大学校长。担任什么首席科学家?”

“有这么回事,”章程微笑着介绍道:“中大校长高坤,持美英双重国籍的华人,他发明的光纤改变了整个通信方式。在国际上。尤其通信领域享有盛誉,是一位真正的技术应用专家。”

作为公安局长,丁爱国什么人没见过,在他看来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非常有必要。毕竟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招几个吃里扒外的进来?

吴秀峰整天背着工具包在园区里修修补补,吴秀城另立门户做生意当老板,张树仁和吴秀峰一样干起老本行电工,连刚升官的陈正淮都在科威特帮着协调国内的工程队伍。

“你想上光纤?”

“没有,请他担任首席科学家与光纤没关系,而是实验室需要像他这样具有科学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才。”

章程顿了顿,接着说道:“此外还有三个原因,一是搞研发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高校长在推广光纤技术期间,与全世界很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这一点是我们所欠缺的。

二是随着研发人员和研发项目越来越多,成果也将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有可能带来巨额经济效益的发明。所以在专利权归属上,我们需要他这位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丁爱国糊涂了,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