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未来的“NB康采恩”(3 / 3)

加入书签

“不可思议的事多了,见怪不怪。曹经理,那个创业基金又是怎么回事?”

“博士不仅要现在,还想要未来,”曹旭明笑了笑,不无兴奋地解释道:“他想利用这笔创业基金,吸引更多研究生去柏林nb实验室研究。像西德研究机构一样提供补贴,所取得的成果归研究生所有,等他们将来创业或转让时,再以入股或其它形式收回。”

“这是个好主意。”

章程想了想,举一反三地说:“香港这边也要借鉴西德研究机构的宝贵经验,第二笔灭火款到账后再投入4000万美元,凑一个亿,存入nb银行,归几个实验室一起使用。至于研究生的名额和补贴标准,由博士、香港这边的几位教授以及郭主任、黄主任和孙主任共同协商。”

“那范围呢?”

给他们提供小额贷款,提供技术,提供销路,甚至可以帮助拓展市场,利益捆绑在一起。正如章程所说,只要它们中有一半能发展起来,那nb电气必然会成为东德的康采恩。

企划部经理谢呈晖笑道:“所以我们一致认为可以试试,反正德国银行业的门槛非常底,在压倒性优势下,它们根本无需担心我会带来什么挑战。”

nb电气(德国)有限公司组建时,曹旭明在德国呆了半年,甚至代表总部与德国政府打了一段时间交道,对此并非一无所知,深以为然地说:“这倒是真的,自从二战结束以来,德国零售银行业务一直由储蓄银行、合作银行和其它公有银行一统天下。它们不存在盈利压力,不必支付红利,也不必操心信用评级,私营银行想在零售银行业务上盈利,简直难于上青天。”

德国银行业是出了名的胆大包天,号称全能银行,什么都干!

可以发行各种各样的投资产品,可以发债券,可以直接投资企业,不久的将来甚至敢违反山姆大叔的规定,帮伊朗偷偷摸摸“洗黑钱”。直到欧债危机后,人们才发现一向以监管到位而著称的德国银行业,负债和烂账居然那么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想到三五年之后,这笔投资有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章程斩钉截铁地说道:“面向德国、香港和国内所有大学,有补贴,又能获得学位,不愁引不来人才。”

不义之财如流水,章程一点都不心疼。何况有一家银行,哪怕是小银行,不仅能提高公司形象,还可以利用其“全能”优势,在索罗斯对英国乃至对东南亚国家下手时浑水摸鱼。

nb电工首席执行官陈浩没去过德国,不无好奇地问:“章工,德国银行业门槛真这么底?”

“是非常底。”

章程放下传真,耐心地介绍道:“一些西德企业甚至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试水金融业务,比如著名服装连锁店ca公司,它在全德有300家分店,在欧共体十几个国家的分店超过1000家,每天客户数达到100万。于是申请金融业务执照,利用客户资源电话销售机动车保险,提供分期和透支贷款等几十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取得了不俗成绩。”

“这样也可以,太不可思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