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乐子(2 / 4)

加入书签

在骨子里,塔列朗亲王也和梅特涅一样迷恋所谓的“大国平衡”,希望各个列强能够维持某种均势状态,他并不赞同搞大冒险,去打破这种平衡,而是希望在现有国际架构之内,尽可能地为法国争取更多利益(等到力量对比失衡之后,再去利用自身实力谋求更有利的平衡)。

“陛下,您在意大利问题上,最好只跟萨伏伊家族来往,切记不要去亲自去挑唆和赞助那些造反分子——作为皇帝你赞助革命者,当然可以,但如果他们把您当成革命对象,那您又应该如何自处?别忘了路易十六的教训。”仿佛是怕艾格隆过于激进,于是塔列朗再度告诫艾格隆,“您只跟萨伏伊家族来往,他们自己私下里干什么那就完全跟您没关系了,到时候甩了他们也轻松……至于那些造反分子,就让梅特涅自己为之头疼去吧。”

“我明白,就照您的意思来办吧,我相信您可以处理好的。”艾格隆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就这样,关于萨伏伊家族和意大利的问题,艾格隆在决定了大方向之后,就把执行层面的问题都交给了塔列朗亲王和他的外交部官员们,自己也不再过多过问——这种放权做法,也是对元老的特别尊重。

等塔列朗死去之后,就没有人可以再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这个民族意识慢慢觉醒的年代,越是严厉的镇压,就越是会引起更大的怨愤和反抗,所以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意大利地区,反抗分子们组成了各种秘密结社(比如烧炭党)等等来进一步反抗。

相比于帝国统治机器,这种秘密结社或者反抗组织的力量毕竟是非常薄弱的,但是如果他们找到了一个精神领袖、或者一个强大的后援,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历史上,撒丁王国和萨伏伊家族就成为了这样一个“后援”,他通过各种方式赞助反奥地利组织,扶植意大利各地的民族主义分子,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众望所归的统一核心,虽然战场上屡屡败给奥地利,但是它依靠着努力和运气最终还是笑到了最后,从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夺走了所有意大利领土,甚至看到了哈布斯堡帝国灭亡的丧钟。

可想而知,得到法国的默许和鼓励之后,亲王一旦继承王位,就会马上开始他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而且会很快给梅特涅带来预想之外的压力。

梅特涅能够对此做什么呢?主动对撒丁王国发动一次“预防战争”吗?

而在讨论完这个问题之后,塔列朗亲王好像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历史上他没有,因为奥地利现在早已经今非昔比,不是过去那个可以压制欧洲的强权了,它现在还没有从之前的创伤当中恢复过来,只能靠着过去的体量来吓唬人,维持一个一线列强的国际地位,没有人比梅特涅更加清楚帝国的虚弱,如果贸然发动一次大型战争,那么不光捞不到什么好处,搞不好帝国自己就要散架了。

况且,身为维也纳和会的主持人,当代国际架构的“设计师”,如果他主动对一个古老的正统王室发动了战争,那么就是严重违背了“维也纳精神”,会给其他大国留下口实,他要面对巨大的国家压力,艾格隆和塔列朗亲王完全可以用“法国和撒丁王国接壤,唇亡齿寒”作为理由,要求奥地利立刻停手,否则就要展开“自卫行动”。而其他国家同样也不会同意。

面对这样的风险,梅特涅比谁都知道利害,他当然不敢乱动(正如历史上那样)。

既然面对这样的窘境,进退两难,而且也拉不到什么外援,那么他最终只能试图寻找老伙计塔列朗来寻求帮助,让塔列朗能够施压让萨伏伊家族安定下来,至少断绝对萨伏伊家族的赞助。

所以,在塔列朗亲王看来,萨伏伊家族并不是什么可靠的盟友,而是一个让梅特涅骨鲠在喉、不得不来寻求妥协的筹码,可以利用但绝不能信任,更不能和他们“共襄盛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